云霞育儿网

1998年,中企耗资十几亿美元买下赞比亚一座废弃铜矿的经营权,外媒都嘲笑中国是冤

1998年,中企耗资十几亿美元买下赞比亚一座废弃铜矿的经营权,外媒都嘲笑中国是冤大头买垃圾矿,没想到20年后却被现实狠狠地打脸。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工业发展进入快车道,电力、建筑、机械制造等行业对铜资源的需求量持续攀升。 但国内铜矿储量仅占全球4%,进口依存度逐年走高,资源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1998年,当赞比亚政府在国际市场挂牌出售谦比希铜矿时,没曾想这个被西方矿业公司遗弃了十一年的"鸡肋"项目,竟意外成为了中国破解资源困局的关键突破口。 位于非洲铜矿带核心区域的矿山,历史上曾由英国公司开采,由于早期采用掠夺式开发,矿体上部优质资源被掏空,加上地下涌水量大、开采成本高,1987年被迫关闭。 西方矿业巨头经过测算,认定剩余矿体开采价值远低于投入,最终集体放弃。 中国有色金属矿业集团却在实地考察中发现,矿体深部仍蕴藏着500万吨铜金属量,平均品位达2.19%,远超国内矿床平均水平,更蕴藏着大量钴等战略金属资源。 面对国际社会的冷嘲热讽,中方顶着外汇储备不足1500亿美元的压力,毅然投入15亿美元收购85%股权。 初期先投资修建电网和公路,自主研发大功率抽水设备,将原本需要赞比亚承担的基建费用主动揽下。 技术团队针对深部矿体研发分段卸压崩落法,在千米深井下建立起全流程机械化作业系统,硬是把西方认定的"无底洞"变成了可开采的规整矿体。 2003年主矿体复产初期恰逢全球经济复苏,国际铜价从每吨1600美元飙升至8800美元。 依托先进的开采技术,谦比希铜矿两年内实现盈利,到2012年累计产铜突破百万吨,仅税收就为赞比亚创收7亿美元。 更令人惊喜的是,在开采过程中探明钴资源储量达1.5万吨,正好赶上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期,这种"意外收获"让当初的质疑者哑口无言。 不过,中国企业并没有止步于经济效益,他们在矿区建起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累计培养5300名当地技术工人,95%基层岗位实现本地化就业。 投资建设的医院、学校覆盖周边20万居民,矿区所在的卡鲁鲁西镇从贫困村落转型为现代化矿业城镇。 2018年建成非洲首座数字化矿山后,井下作业安全事故率下降80%,生产效率提升40%,这种"技术反哺"模式被世界银行列为非洲工业化典型案例。 面对西方媒体"资源掠夺"的指责,中国企业用数据说话。相比英国殖民时期30%的资源回收率,中企通过充填法开采将回采率提升至87.6%;投资7658万美元实施的生态修复工程,让曾被酸性废水污染的土地重新长出植被。 赞比亚矿业部长在2024年度报告中说:"这个项目教会我们,矿产资源开发完全可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责任的平衡。" 二十多年过去,谦比希铜矿累计产出铜金属超过250万吨,相当于中国三年进口总量。 当中国有色矿业市值突破226亿港元时,这个曾被嘲笑的"冤大头"项目,已然成为中非合作最具说服力的时代注脚。 信息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在2014-12-26《赞比亚谦比希铜矿援建纪事》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