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一旦发生核战,中国面对美国坚持不了1小时!”俄专家10年前提醒,中国‘东风-3

“一旦发生核战,中国面对美国坚持不了1小时!”俄专家10年前提醒,中国‘东风-31-A’,是唯一有望经受住美国首次核打击的导弹,但中国这种导弹不多,而美国这种导弹有近2000枚,那么现在呢? 十年前,一位俄罗斯专家放出狠话,说一旦核战爆发,中国面对美国的核打击连一小时都撑不住。这话听起来刺耳,却也点出了当时中国核力量的短板——靠着“东风-31-A”撑场面,数量少得可怜,而美国那边可是攒了近2000枚导弹,差距让人咋舌。 十年前,那位俄罗斯专家的话确实不是空穴来风。当时中国的核武库里,“东风-31-A”算是主力选手。这款导弹射程能打到美国本土,技术上说得过去,但数量少得让人捏把汗,大概也就几十枚。而且它们大多窝在固定发射井里,生存能力弱,一旦开打,很容易被美国一波带走。反观美国,手握近2000枚战略核导弹,陆基的“民兵-3”、海基的“三叉戟”、空中的核弹头,三位一体,火力覆盖全球,压迫感满满。 不过,十年时间够干很多事了。中国没闲着,核力量直接来了个大升级。先说陆基导弹,主角换成了“东风-41”。这家伙射程全球覆盖,能带多个分导式弹头,速度快到20马赫以上,突防能力甩老型号几条街。更别提还有“东风-31AG”,升级后能公路机动,哪儿不好找,生存能力蹭蹭上涨。 海基方面,中国也没掉链子。“094型”核潜艇配上“巨浪-2”导弹,已经能派上用场,而新一代“巨浪-3”射程直接飙到1.2万公里。等“096型”核潜艇上场,海下的核威慑力还能再上一层楼。空中力量“轰-6K”带着“长剑-20”巡航导弹已经能打一打,未来“轰-20”隐身轰炸机服役,空中核打击这块短板也能补齐。陆海空三位一体,中国的核体系算是搭起来了,从“最低威慑”跳到了“有效威慑”,底气硬了不少。 2024年中国搞了次中段反导试验,具体咋样没细说,但美国立马升级了“萨德”和“爱国者”,这反应够说明问题了。中国的反导能力起来了,美国那边感觉到了压力。相比之下,美国的核力量却有点老态龙钟。“民兵-3”用了50多年,故障率高得吓人,新换的“哨兵”导弹因为钱和技术问题一拖再拖。海上的“哥伦比亚”级核潜艇本来2031年服役,现在推到2034年,威慑力打了折扣。 数量上,中国核弹头估计也就几百枚,跟美国的几千枚比还是有差距。但差距不只看数字,能力更关键。中国现在能打能防,反击力够硬,那种“撑不过一小时”的说法早就站不住脚了。咱们的政策也很明确,“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这既是和平承诺,也是战略底牌,让对手摸不清深浅。核力量不是拿来耀武扬威的,而是保家卫国、稳住和平的定海神针。 回过头看,美国的核优势还在,但没以前那么绝对了。他们的老装备更新慢,钱也花得心疼,而中国这边步子稳、后劲足。未来核博弈肯定还得斗下去,但中国已经不是十年前那个只能被动挨打的角色了。从“东风-31-A”到“东风-41”,从单打独斗到三位一体,这十年变化真不小。国际格局风云变幻,核力量的较量从来不只是武器的比拼,更是国力的较量。中国能走到今天这一步,靠的是实打实的努力和技术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