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898年,33岁的谭嗣同被捕入狱,妻子李闰买通狱卒见到他后愧疚地说:“我们还没

1898年,33岁的谭嗣同被捕入狱,妻子李闰买通狱卒见到他后愧疚地说:“我们还没有孩子呢!你不能后继无人!”谭嗣同见妻子面有哀色,便对她说了一番话,不禁让人潸然泪下。

1898年,北京城的天空阴沉得像要塌下来,33岁的谭嗣同被捕入狱,命运悬于一线。他的妻子李闰,拿出家里最后一点银子,买通狱卒,只为见他一面。她满心愧疚地说:“我们还没孩子,你不能走啊!”谭嗣同看着她哀伤的脸,说了一番话,平静却震撼人心。 谭嗣同,1865年出生在北京宣武城南孏眠胡同,家里条件不错,父亲谭继洵是湖北巡抚兼湖广总督,官做得挺大。母亲徐五缘出身普通人家,但很重视教育,从小就让谭嗣同读《论语》《孟子》这些书。他脑子好使,才12岁就看不惯八股文的死板,在课本上写下“岂有此理”,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已经冒出来了。1875年,他10岁,跟着父亲回湖南浏阳祭祖,之后留在那儿读书。拜了欧阳中鹄为师,读王夫之的书,爱国的心思慢慢扎根。他还跟唐才常一块儿学,跟涂启先钻研学问,接触了不少新思想。后来,他又找“大刀王五”和胡致廷学武艺,练得挺硬朗,晚上常跟王五聊国家大事,佩服他仗义行侠的作风。

1883年,18岁的谭嗣同在湖北跟李闰结婚。她家是书香门第,父亲李寿蓉是进士,跟谭继洵同在户部做事。两人是父母之命结的婚,但聊得来,感情挺好。婚后生了个儿子叫传铎,可惜没满一岁就没了,之后也没再有孩子。谭嗣同不愿意纳妾,一心扑在国家大事上,李闰就默默管家,支持他。1896年,他到北京,认识了梁启超、翁同龢这些人,后来当上江苏候补知府,在南京写《仁学》,痛批封建制度,喊着要民权平等,那时候他已经铁了心要改天换地。 1898年,谭嗣同33岁,正赶上戊戌变法。那会儿清朝已经烂得不行了,光绪皇帝想变法图强,谭嗣同和康有为、梁启超一帮人站出来,搞了个“百日维新”,想学西方弄宪政、开学堂、废八股。可惜才一百多天,慈禧就带着守旧派反扑,变法砸了锅。光绪被软禁,谭嗣同也被抓进北京刑部大牢。他其实有机会跑,朋友劝他走,他却说:“各国变法,没不流血的,我不死谁死?”就这样,他留下来扛住了。 谭嗣同被抓后,李闰急得不行,家里没多少钱了,她还是拿出最后一点银子,塞给狱卒,求着见丈夫一面。她见到谭嗣同,满心愧疚地说:“我们还没孩子,你不能走啊,谭家不能没人接香火!”她心里难受,觉得自己没给谭家留后。谭嗣同看着她那张悲伤的脸,却很平静地说:“这世道这么乱,生孩子来遭罪干啥?你好好活着,将来替我看看太平日子。”这话听着简单,却满是对国家的失望和对她的期望。李闰哭着走了,那一刻,她知道丈夫已经放不下来改国的念头。

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和其他五人——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仁——被押到北京菜市口砍头。那天围观的人不少,监斩官刚毅冷着脸看着。谭嗣同一点不怕,站在那儿大声喊:“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说完还仰头大笑,声音传遍刑场,把大家都震住了。刽子手一刀下去,他没了,33岁的命就这么没了。尸体是好友王五收的,送回浏阳埋了。李闰知道后,整个人都垮了,天天哭,可她没倒下,决心替丈夫活出点样子。 谭嗣同死后,李闰没再嫁,搬出原来的卧室,一个人过。她心里装着丈夫的话,开始干实事。她回浏阳,用家里的钱修了个谭嗣同纪念馆,522平米,里面放着他的诗文手稿,让后人能记住他。1912年,她还办了浏阳第一所女子师范学校,自己当学监,教女孩子读书,推新学,想让女人也能站起来。她还弄了个育婴堂,收留没人要的孩子,把自己的积蓄都掏出来了。1925年,她60岁,在浏阳去世。康有为、梁启超送了匾,夸她是“巾帼完人”。她用一生,把谭嗣同的理想接了下去。 谭嗣同这辈子不长,可干的事儿不小。他用命换来的,是让后人想想这国家咋走下去。他的死,震醒了不少人,也让李闰活成了他的影子。他的《仁学》后来传开了,里头的民权思想影响了好几代人。戊戌六君子这名字,也成了后来的符号,提醒大家变法有多难,牺牲有多重。

评论列表

天河一号
天河一号 14
2025-05-23 21:25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白杨树
白杨树 4
2025-05-24 05:59
唯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青山
青山 1
2025-05-24 13:28
顶天立地一男儿
202413yu
202413yu
2025-05-24 06:06
[点赞][点赞][点赞][祈祷][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