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612高地上,我军战士吴建国身中8弹倒地,一个越军军官想拿走他的枪,这时,吴建国却睁眼,抱着对方滚下山崖! 吴建国,1979年1月入伍。入伍时,吴建国才17岁。 1979年,17岁的新兵吴建国跟着部队摸到了612高地山脚下。 这小伙子刚穿上军装才三十来天,领到的钢盔还带着油漆味儿。要说这新兵蛋子也真够胆大的,听见连长说要打穿插战,他第一个把爆破筒往怀里揣,压根没想过子弹不长眼这回事。 612高地可不是好啃的骨头。 山顶上的越南兵把铁丝网拉得跟蜘蛛网似的,地雷吊在网子上晃悠,机枪阵地修得那叫一个严实。 咱们的部队天不亮就开始往上摸,可还是被山顶的哨兵瞅见了动静。霎时间枪炮声跟炸了锅似的,子弹嗖嗖地往山下飞。 吴建国猫着腰往前冲的时候,眼瞅着带他的老班长被子弹掀翻在地。 血点子溅在他脸上还热乎着呢,这小伙子牙帮子咬得咯咯响,抡起手榴弹就往山腰的敌人工事里招呼。 要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他愣是顶着枪子儿炸开了两道铁丝网,撂倒了三个越南兵。 可到底是头回上战场,吴建国没防着侧翼打来的冷枪。 八颗子弹钻进身子里,疼得他眼前直发黑,扑通就栽在离山顶不到二十米的山坡上。 这时候要换个老兵油子,保准知道装死保命,可咱们这小战士心里还惦记着任务呢。 山顶上有个越南军官见这边没动静了,大摇大摆地过来想捡装备。 这老油条拿脚踢了踢吴建国,见他没动弹,弯腰就要摘他脖子上的冲锋枪。 谁承想这时候吴建国突然瞪圆了眼,跟弹簧似的蹦起来,两只手铁钳似的掐住那军官的脖子。 要说这越南军官也不是吃素的,使着蛮劲就要挣脱。可咱们的小战士憋着最后一口气,硬是拖着这老鬼子往山崖边上滚。 六十多米高的陡坡,俩人就跟秤砣似的往下掉,树枝子划得衣裳稀烂,石头块子硌得骨头生疼,到底谁也没松手。 等到战友们打扫战场时,在山脚找见了吴建国的遗体。 卫生员过来收拾的时候,看见他右手食指还扣在越南军官的眼眶里,俩眼珠子瞪得溜圆。 大伙儿含着泪给他擦身子,可这眼皮子怎么抹都合不上。后来听战场上的老兵说,这是心里还有念想没放下呢。 这场仗打完,上头给吴建国追记了一等功。他老家湖北的乡亲们听说这事,在村口立了块五尺高的青石碑,拿红漆描着"人民英雄"四个大字。 要说这小伙子也是真不容易,参军时候还差三个月才满十八,揣着张黑白照片就上了前线,照片上他娘站在老槐树底下抹眼泪的模样,到现在还收在部队的荣誉室里。 这些年每到清明前后,总有些退伍老兵往612高地那边跑。前年有个当年的老排长带着儿子去扫墓,在崖底下摆了两瓶二锅头,说是要让年轻人记着前辈的骨气。 当地政府去年还专门修了条水泥路通到山脚,现在老百姓去上香可比以前方便多了。 要说吴建国家里头,他娘早些年身子骨还硬朗的时候,年年都要去县里的烈士陵园坐上半晌。 去年老太太过世前,还跟民政局的人念叨着要把抚恤金捐给希望小学。她总跟街坊说:"我儿走得值当,没给老吴家丢脸。"这话传到部队里头,几个老首长听得直抹眼泪。 最近这两年,短视频平台上冒出不少讲自卫反击战的主播。 有个广西的小伙子专门跑到612高地做直播,举着手机把当年的战场走了个遍。他指着半山腰那块大石头说:"当年吴班长就是在这儿抱着敌人跳的崖。"这话说完,直播间里刷屏的"致敬英雄"把屏幕都盖严实了。 要说这故事最让人唏嘘的,还是吴建国兜里那张没来得及寄出的家书。信纸上就歪歪扭扭写了两行字:"娘,儿在这边吃得饱穿得暖,等打完胜仗就回家盖新房。"谁能想到这新房还没动土,小伙子就把命留在了南疆的青山里。 信息来源: 解放军报《纪念对越自卫反击战四十周年专题报道》 中国军网《英雄烈士谱:吴建国》 湖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官网《英烈事迹档案》 央视军事频道《国家记忆:南疆战事》纪录片解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