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老中的种地情节,究竟有多浓厚?22号,是袁老爷爷离开我们4年的日子,因为工作机会

老中的种地情节,究竟有多浓厚?

22号,是袁老爷爷离开我们4年的日子,因为工作机会,来到我们广东最大的一片无人稻田——河源市新源县柳城镇的下坝村智慧无人农场。

不来不知道,来了吓一跳。

这万亩良田一片碧绿,远处高铁飞驰、白鹭驻足,静候一个月后的成熟,这里看不到多少农民伯伯,因为它是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团队和河源市当地的种业大企业以及村集体三方合作的。

罗爷爷也是湖南人,快80岁了,一辈子就在研发农机,如今这里“耕种管收”全靠无人操作的播种机、收割机、植保无人机、巡视无人机完成,还有北斗卫星系统,人工智能大数据帮分析生长情况。

这么大一片田,平时只需要几个当地的农民帮照看一下,而且这些丝苗米种子,可是跟着“嫦娥五号”和“神舟十三号”在月球和近地轨道耍过的,见过世面,亩产很高、不怕虫害,煮出来喷喷香。

要知道,虽然这地方天赋秉异,在4年前,还因为农村空心化,回乡的年轻人少,愿意种地的当地村民日渐稀少,面临荒废的危险,科技助农,真的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难怪,咱们央视7套长期都是“耕战不分家”啊,守护好粮食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何尝不是保家卫国呢。

作为对比,隔壁半殖民地小日子,这大米涨价,搞得快有亡国之相了……袁爷爷吴爷爷离开4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