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再谈统一,对大陆释放“善意”,台当局多部门密集喊话大陆。 台海局势的迷雾中突然飘来一缕“善意”?当赖清德将两岸统一比作“大公司并购小公司”,要求大陆先开条件时,岛内舆论场瞬间炸开了锅。 这位曾自称“务实台独工作者”的政治人物,在执政周年之际的180度转弯,究竟是迷途知返的政治觉醒,还是裹着糖衣的毒药? 细看赖清德抛出的“并购论”,商业话术背后藏着精明的政治算计,他将台湾比作独立运营的“小公司”,声称“并购条件应由大陆提出”,表面营造协商氛围,实则暗含两个致命陷阱:一是偷换概念将两岸关系扭曲为“对等实体”,二是将统一议题异化为商业谈判。 这种把戏连绿营内部都看不下去,前民进党“立委”郭正亮直言该说法等于承认“有条件的统一”,而国民党更痛批这是“拿主权当商品讨价还价”。 民进党当局的“善意攻势”远不止于此,外事部门负责人林佳龙高调喊话“想与王毅部长聊聊”,海基会董事长吴丰山宣称“传话通道从未中断”,连“台独”金主曹兴诚都改口“接受统一但需公投”。 这套组合拳看似热闹,实则延续了“抗中保台”的老套路——用虚假对话掩盖实质对抗,借舆论造势转移施政无能的焦点,正如新华社尖锐指出,赖当局正在“运用公权力阻挠打压两岸交流”的同时“豢养网军制造认知战”。 透视这场政治表演的经济底色,更能看清其虚伪本质,台湾电力公司5月关停最后一座核电机组,非核家园政策引发全岛缺电危机;特朗普政府强征半导体关税,台积电被迫向美转移产能。 面对经济选民大量流失,赖清德团队急需制造两岸缓和假象,用商业话术蒙蔽民众认知,这种既要掏空台湾家底讨好美国,又想从大陆获取经济红利的投机心态,在岛内已引发“割肉饲虎”的强烈质疑。 大陆的回应犹如照妖镜般直指问题核心,国台办明确表态:“不管赖清德如何包装‘台独’主张,都改变不了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事实”。 对于民进党当局“说一套做一套”的伎俩,解放军持续强化台海战备警巡,海警常态化执法彻底打破所谓“海峡中线”幻想,更值得关注的是,大陆已启动“台独顽固分子清单”追责机制,截至5月中旬收到6000余封举报邮件,形成强大法律震慑。 国际格局的变化让这场政治秀更显荒诞,在中美贸易战出现缓和迹象、特朗普重提“两岸统一”的背景下,赖清德团队显然误判形势,企图用商业话术规避国际社会对其“麻烦制造者”的定位。 但正如香港中通社分析,台湾不过是美国对华博弈的“提款机”,当白宫需要与中国达成协议时,随时可能抛弃这颗棋子,这种战略误判导致赖当局陷入既不敢公开挑衅大陆,又无法向“独派”交代的尴尬境地。 历史终将证明,任何割裂民族血脉的政治操弄都是徒劳,从删改教科书将汉族改为“其他族群”,到强推“去中国化”文化清洗;从勾结外部势力搞“非红供应链”,到炒作“民主对抗威权”叙事,民进党当局的“台独”路线早已千疮百孔。 (整合信源包括新华社、国台办声明、香港中通社、台海网等权威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