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公元前118年,霍去病陪姨夫汉武帝在甘泉宫狩猎时,突然拉弓,对着关内侯李敢就是一

公元前118年,霍去病陪姨夫汉武帝在甘泉宫狩猎时,突然拉弓,对着关内侯李敢就是一箭,李敢应声倒地,当场死亡。众人大惊,汉武帝却淡淡地说:“他是被鹿角撞死的。”   这个说法就像块大石头压住了所有疑问,毕竟皇帝都开口了,谁还敢刨根问底?

要说这场血案的根子,还得从三年前的漠北之战扯起。那年汉武帝调集十万精兵,分两路深入大漠,打算跟匈奴单于来个彻底了断。

六十多岁的老将李广跪在皇宫门前求了三天三夜,硬是讨来了前将军的职位。可谁也没想到,这场仗会要了他们父子两条性命。

大军开拔那天,卫青带着五万兵马走西路,霍去病带五万精锐走东路。李广跟着卫青这路,满心想着这回总算能亲手抓住单于。

可刚进大漠没几天,卫青就派人传令,让李广带部队改道东路。老将军当场气得摔了水囊,东路不光绕远,还容易迷路,这不是明摆着不让他打硬仗吗?

后来的事情果然应验了李广的担心,他的部队在大漠里转悠了十几天,硬是没找着匈奴主力。

等卫青那边打完仗回来接应,李广才带着饿得两眼发绿的士兵跟大部队汇合。

虽说卫青没当面追究贻误军机的罪过,还派人送粮送水,可朝廷那帮御史大夫的嘴谁拦得住?

李广越想越憋屈,最后拔出佩剑往脖子上一抹,了结了自己征战四十年的生涯。

消息传到李敢耳朵里时,他正跟着霍去病在匈奴腹地横冲直撞。这个李家老三刚在战场上砍了十几个匈奴骑兵,浑身是血地等着封赏。

可等来的却是父亲自杀的噩耗,当时就瘫坐在染血的草地上,手里攥着的匈奴首级骨碌碌滚出去老远。

回到长安论功行赏那天,未央宫里的热闹跟李敢半点关系都没有。他木着脸接过关内侯的印绶,耳朵里嗡嗡响的全是父亲出征前说的话:“这回咱爷俩都立了功,陛下准能给咱李家封个正经侯爵。”如今侯爵是有了,可老爷子再也看不到了。

要说李敢心里这团火,是越烧越旺。他听父亲的老部下嚼舌头,说卫青故意调开李广部队,怕老将军抢了头功。

这话就像往火堆里泼了油,再加上几坛子黄汤下肚,李敢抄起佩剑就冲进了大将军府。

卫青的亲兵都知道这是李老将军的儿子,谁也没敢下死手拦着,结果真让他闯进内院,把正在看地图的卫青揍得鼻青脸肿。

这事要搁别人身上,早被拖出去砍头了。可卫青到底是卫青,他擦着嘴角的血迹吩咐左右:“今天这事谁都不许往外说。”

这话说是封口,倒不如说是给李敢留条活路。可惜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消息还是传到了霍去病耳朵里。

霍去病那会儿刚封了冠军侯,正是风头最劲的时候。他从小跟着舅舅卫青在军营里打滚,最见不得有人动自家亲戚。

听说李敢打了舅舅,霍去病当场就把手里的青铜酒樽捏变了形。没过几天甘泉宫狩猎,他就找了个机会把李敢引到僻静处,一箭射了个对穿。

要说汉武帝的处理手段,那真是帝王心术的典范。他既没包庇也没追究,轻飘飘一句“鹿触杀之”就把天大的事盖了过去。

倒不是皇帝多喜欢霍去病,实在是这里头牵扯太深,毕竟当初不让李广打主力的命令,本来就是汉武帝亲自下的。

卫青不过是个背黑锅的,真要较起真来,难道让天下人议论皇帝逼死老臣?

这场风波过去不到一年,霍去病突然暴病身亡,长安城里说什么的都有。有说是李家冤魂索命的,有说是匈奴巫师作祟的,可谁也不敢明着议论。

倒是卫青从此闭门谢客,再没上过战场。李敢那两个战死的哥哥,连尸骨都没找回来,李家算是绝了后。

细琢磨这事就能发现,表面上是两家武将的恩怨,骨子里全是皇权的算计。

汉武帝那会儿正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面上讲究孝道仁义,暗地里玩的还是法家那套权术。

李敢要是真懂这里头的门道,就该知道卫青也是身不由己。可战场上杀红眼的汉子,哪懂得这些弯弯绕?

两千多年后再看这段往事,什么恩怨情仇都化成了史书上的几行墨迹。甘泉宫的猎场早成了农田,未央宫的废墟里野草长得老高。

倒是老百姓茶余饭后还在传,说每到阴雨天气,还能听见霍去病的马蹄声和李广的叹息声在长安城头飘来荡去。

这些传说真假难辨,可有一点错不了,在帝王将相的棋局里,再勇猛的将军也不过是枚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