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考古人员在阿鲁科尔沁旗发现一座辽代古墓,墓主是一位十四岁少年,墓中竟有一幅杨贵妃画像,令考古人员惊讶! 内蒙古赤峰市的考古队员们在阿鲁科尔沁旗东沙布日台乡勘探时,意外发现了一座被风沙掩埋的古墓。 推开墓门的那一刻,手电筒的光束扫过墙壁,照出一幅令所有人屏住呼吸的画面。 只见壁画上的女子梳着契丹发髻,手捧经书教白鹦鹉念经,右上角还题着四句诗。 当时谁也没想到,这座埋葬着契丹贵族少年的墓室里,竟藏着唐朝杨贵妃的故事。 很快墓主人的身份就被确认,这是个年仅十四岁就夭折的契丹少年,下葬于辽太祖天赞二年,距离唐朝灭亡还不到二十年。 考古人员清理出120多平方米的壁画,颜料里掺着金粉,历经千年依然明艳如新。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幅长两米三、宽七十厘米的主壁画,画中贵妇的装扮既像唐人又带草原风情,桌上经卷旁站着红嘴白羽的鹦鹉,活脱脱从唐代笔记《明皇杂录》里走出来的场景。 史书记载,唐玄宗曾得岭南进贡的白鹦鹉,杨贵妃亲自教它背诵《心经》,还给这灵禽取名"雪衣女"。 壁画右上角那首"雪衣丹嘴陇山禽"的诗,恰好印证了这个典故。 但奇怪的是本该戴着凤冠的贵妃,在画里却梳着契丹贵族女子特有的抱面高髻,金钗插在发间晃悠悠的,倒像是草原上骑马射箭的姑娘。 混搭风格让专家们琢磨了好些日子,最后才想明白,契丹人既仰慕大唐文化,又不愿丢掉自家特色,干脆给杨贵妃换了身行头。 与此同时,这座墓的发现揭开了辽代早期的文化密码,耶律阿保机建立辽国时,契丹贵族早就开始学唐朝人穿衣吃饭,连皇帝都能说流利汉语。 他们觉得自己是唐朝正统的继承者,就像家里老辈传下来的宝贝,得接着用还得加点新花样。 壁画里杨贵妃的契丹打扮,就跟现在年轻人穿汉服配运动鞋似的,既有传承又有创新。 但最让人揪心的是墓主人的身世,十四岁少年夭折,父母难以接受。 于是,他们请画师在墓室墙上绘出杨贵妃教鹦鹉的场景,大概是想着,孩子一个人在底下害怕怎么办?让这位会念经的娘娘陪着,总能驱散黑暗里的恐惧。 壁画上贵妃低眉念经的温柔模样,倒真像是谁家阿娘在哄孩子睡觉。 如今这幅画成了阿鲁科尔沁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玻璃展柜前总围着好奇的游客。 有文化人指着画说这是民族融合的见证,带孩子来的父母却常盯着那只鹦鹉出神。 信息来源:《跟着文物穿越历史:30件文物里的中国》,张志浩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