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要求中国“不准扰乱全球供应链”,必须拿稀土出来!5月18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中国批准了部分对欧出口许可证,但审批速度过慢,远不能满足需求。 先不说审批流程本身有严格的合规性要求,单说西方企业这段时间的“担忧”,多少有点“得了便宜还卖乖”的味道。 咱就拿德国工业联合会那位人士说的“时间窗口迅速关闭”来说吧,欧洲这两年日子不好过,能源危机、制造业外流,本来就像坐在火山口上。 这时候中国正常的出口管制审批,咋就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呢? 要知道,过去多少年西方对中国搞技术封锁、设关税壁垒的时候,可从来没考虑过“全球供应链”会不会乱。 其实英国这么着急,说白了还是离不开中国稀土。全球90%以上的稀土分离产能在中国手里,英国的电动车、导弹制导系统、核电站设备,哪样离得开稀土? 之前他们觉得“中国离不开全球市场”,现在发现是自己更离不开中国供应链,这种落差感让某些政客慌了神,于是就有了滑稽的一幕。 现在轮到咱们按照国际规则办事,他们倒急得跳脚了,这不是典型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吗? 有意思的是,这边骂得越凶,那边英国企业的动作越诚实,前脚指责中国“破坏规则”,后脚就忙着在澳大利亚、马来西亚这些地方找稀土“中转站”,想玩一手“曲线救国”。 结果呢?中国早备好了“一批一证”的制度,每批货都得单独申请许可证,还得把最终用户信息写得明明白白。 这下英国算盘打错了,那些绕弯子的操作全被识破,白忙一场不说,还闹了个“既要当裁判又要当选手”的笑话。 要说西方国家这双重标准,那可真是祖传手艺了,就说稀土这事,美国早在上世纪就把芒廷帕斯矿关了。 澳大利亚的莱纳斯公司把稀土运到马来西亚加工,产生的放射性废料全留在当地,这些操作怎么没见他们喊“破坏环境”“扰乱供应链”? 中国把话已经说得很明白:稀土是战略资源,管制措施是维护国家利益的正当行为,而且未来政策只会更严格。 英国要是真想吃上“稀土饭”,最好放下那套“西方优越论”,别再玩那些见不得人的“中转站”把戏,老实实坐下来和中国平等合作。 毕竟在全球产业链里,耍心眼从来不如讲诚信管用,英国要是再执迷不悟,恐怕只能抱着自己的“双重标准”喝西北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