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为什么敢在惨败事实面前非要说印度赢了?其实这种“输了不认账,硬说赢了”的操作,在全球政坛早就不是新鲜事了。 土耳其的埃尔多安、以色列的内塔尼亚胡、甚至美国的特朗普,都玩过类似的套路——用宗教或者信仰当挡箭牌,把失败包装成“神的考验”或者“神圣胜利”。 莫迪为啥敢这么干?因为他的基本盘是狂热的印度教民族主义者,对他们来说,莫迪不只是个领导人,更像是“天选之子”,所以,就算选举结果不如预期,支持者也会自动脑补:“这不是失败,这是神明对我们的考验!” 类似的玩法在土耳其也很常见,埃尔多安执政多年,经济搞得一塌糊涂,通胀都突破100%了,但他照样能赢选举,为啥?因为他把经济问题包装成“西方势力对穆斯林的打压”,让信徒觉得“投他不是选总统,是在捍卫信仰”。 这股风气不只限于印度和土耳其,美国的特朗普被部分福音派基督徒捧成“上帝派来拯救美国的”,俄罗斯的普京靠东正教背书,把战争美化成“神圣使命”,甚至韩国一些教会也掺和进来,把政治和宗教预言绑在一起。 将政治争议转化为信仰问题,声称反对者就是在对抗神圣意志,用宏大叙事来掩盖现实中的失败,将经济困境和失业问题解释为神对信徒的考验,并通过宗教话语让信徒相信投票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不可推卸的神圣责任。 现代政客还特别会玩社交媒体,莫迪团队用AI生成“神化”他的短视频,内塔尼亚胡直播去哭墙祷告,特朗普的粉丝在推特上疯狂转发“天选之子”的梗,算法+宗教狂热=精准洗脑,让信徒们越看越信,越信越投。 这种“宗教化政治”最可怕的地方,就是让信徒自动屏蔽现实,经济崩了?没事,是“考验”!政策失败?别慌,是“天意”!这样下去,社会就会变成一个“信息茧房”——只愿意听“神说的”,不愿意看真实数据。 但历史证明,这套玩法迟早会翻车,伊朗的神权政府现在就被年轻人疯狂吐槽,因为老百姓发现“神权”并不能当饭吃,美国的特朗普狂热也在年轻一代里逐渐退烧,因为年轻人更在乎实际问题,而不是玄乎的“天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