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51年,美军俘虏了一个17岁的志愿军战士,美军用电话线把他捆住,连夜拉去领赏

1951年,美军俘虏了一个17岁的志愿军战士,美军用电话线把他捆住,连夜拉去领赏,然而,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就是这个小战士,把他们耍的团团转! 常同茂出生在山东一个普通农村,家里穷,兄弟姐妹多,日子过得紧巴巴。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16岁的他瞒着家人报名参军,成了一名志愿军通讯兵。别看他年纪小,干起活来却一点不含糊,铺设电话线、传递情报,腿脚麻利,脑子也灵光。 战场上,他见过太多战友倒下,心里憋着一股劲儿,誓要为国家和牺牲的兄弟们拼到底。 那天夜里,大水洞的战斗打得异常激烈。常同茂在执行任务时不慎落入美军埋伏,被敌人用枪顶着押走。电话线勒得他手腕生疼,但他脑子一刻没停,暗暗观察四周的地形和敌人的动向。 美军押送他的小队有七八个人,边走边聊,以为这小兵翻不出什么浪花。趁着夜色浓重,道路崎岖,常同茂故意放慢脚步,装出一副筋疲力尽的样子。押送的士兵放松了警惕,他瞅准机会,猛地一挣,电话线松开一道口子。他迅速抽出藏在腰间的手榴弹,朝敌人脚下扔去。轰的一声,两个美军被炸倒,其他人乱作一团。常同茂趁乱钻进旁边的灌木丛,消失在夜色中。 脱身后的常同茂没有直接逃回阵地。他知道,自己的连队还在附近激战,战友们需要支援。他摸黑返回战场,路上发现几个受伤的志愿军战士被困在敌方封锁线附近。 他悄悄靠近,背起一个伤员,借着地形掩护,绕过美军巡逻队。敌人的火力封锁很严,常同茂灵机一动,捡起地上的美军头盔和空弹壳,扔向远处制造动静。美军以为有大部队偷袭,慌忙朝那个方向开火,结果自己人打起了自己人。 趁着混乱,常同茂带着伤员突围,先后救回了二十多个战友。 常同茂的胆量和机智远不止于此。接下来的几天,他五次潜入敌方阵地,摸清了美军碉堡的位置。他用手榴弹和仅剩的几发子弹,精准炸毁了五个碉堡,每次都像幽灵一样来去无踪,让美军防不胜防。 有一次,他还发现了美军的营级指挥所,里面灯火通明,军官们正在开会。他悄悄埋下最后一颗手榴弹,炸毁了指挥所的通信设备,直接瘫痪了敌方的指挥系统。美军防线大乱,志愿军的进攻得以顺利推进。 返回阵地的路上,常同茂又遇到了一支美军小队,七八个人正朝志愿军阵地摸过来。他没有慌张,找了个隐蔽的山坡,埋伏好,用仅剩的子弹和手榴弹打了个出其不意,击退了敌人,还俘虏了七个美军士兵。他押着俘虏,带着救回的伤员,硬是杀出了一条血路,回到了志愿军阵地。 这场战斗,常同茂一个人歼敌30多人,炸毁5个碉堡,救下30多个伤员。他的连队也在浴血奋战中立下大功,配合大部队成功夺取了战略要点。战后,志愿军司令部专门记录了他的事迹,称他为“智勇双全的小英雄”。朝鲜政府也为他颁发了勋章,表彰他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 常同茂的故事后来被写进军史,成为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段传奇。他不过是个十七岁的农村娃,却在生死关头展现了惊人的勇气和智慧。战场上,他不光靠蛮力,更靠脑子,几次三番把敌人耍得晕头转向。 他救下的战友,有的后来康复重返战场,有的带着他的故事继续激励后人。常同茂用行动证明,年纪小不代表没担当,普通人也能在关键时刻干出不普通的事。他的名字,成了那个时代无数志愿军战士的缩影,留在历史的长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