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死!5月14日,飞机起飞后,女子偷偷用手机打电话,被乘客发现后,遭到乘客劝阻,但是女子认为自己没有错,理直气壮的说:“出事了吗,打电话怎么了?” 一架刚刚起飞的航班上,一名白衣女子公然违反航空安全规定,在飞机爬升阶段使用手机通话,面对其他乘客的劝阻,她不仅拒绝配合,反而以“出事了吗?”强硬回怼。 飞机刚刚离开跑道,机身还在以陡峭的角度向上攀升。机舱内的“系好安全带”指示灯依然亮着,乘务员刚刚完成安全检查回到座位,就在这时经济舱中部传来一阵清晰的通话声。 “喂?我现在在飞机上,刚起飞......”一名身着白色短袖、长发披肩的女子正拿着手机通话,声音在安静的机舱内格外刺耳,她手腕上的某奢侈品牌手表在灯光下闪闪发亮,精致的妆容显示她应该是一位都市白领,但此刻的行为却与形象大相径庭。 后排一名男乘客立刻探身提醒:“女士,飞机起飞后不能打电话,请调成飞行模式。”女子头也不回,继续对着手机说话,男乘客见状提高音量:“这样很危险,会影响飞行安全!” 女子突然转身眼神凌厉:“出事了吗?我问你出事了吗?”她的声音陡然拔高,引得周围乘客纷纷侧目,见男子还要说话,女子竟解开安全带站了起来:“我跟我孩子说两句话怎么了?你管得着吗?” 这一幕被多名乘客用手机记录下来,视频中可以看到,女子情绪激动,面部肌肉紧绷,手指不断敲击座椅靠背,空乘人员闻讯赶来但依旧劝说无果,女子坚持称“就几句话”,拒绝结束通话。 随着视频在网络传播,网友很快给这位女子贴上“霸气姐”的标签,她的那句“出事了吗”成为热门梗,被制作成各种表情包和短视频,但更引人深思的是她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 据同机乘客透露,女子最终解释称是孩子在学校遇到问题,作为母亲一时心急才违规通话,这种解释看似合理却经不起推敲,毕竟在现代航空旅行中,完全可以通过空乘联系地面,或使用机上WiFi发送信息解决紧急情况。 深入观察女子的言行举止,不难发现一种根深蒂固的特权意识,面对劝阻她第一反应不是反省自身行为是否合规,而是质疑他人“多管闲事”,这种“规则只约束别人”的心态,在当前社会中并不罕见。 值得注意的是,女子在整个过程中表现出对机组人员的极度不尊重,当安全员介入时,她勉强坐下但仍喋喋不休,直到乘务员亲自为她系上安全带,这种对专业权威的蔑视,反映出部分人群对公共服务人员的偏见。 女子反复强调的“出事了吗”,恰恰暴露了对航空安全常识的无知,现代客机虽然技术先进,但无线电干扰仍是重大隐患。 一位资深机长曾描述,在降落过程中遭遇手机干扰时,导航系统会出现“短时大幅摆动”,严重时可能误导飞行操作。 事实上我国民航法规明确规定:飞行全程禁止使用手机蜂窝通信功能,仅允许在飞行模式下使用部分电子设备,违规者可能面临最高5万元罚款,甚至行政拘留。 事件中另一个焦点是机组人员的处置方式,从视频看安全员采取的是温和劝说的策略,最终女子虽然态度恶劣但还是停止了通话,这种处理引发网友两极评价。 部分观点认为安全员过于软弱,应该立即采取强制措施,根据《中国民航总局公安局第174号令》,对不听劝阻的违规者可以暂时扣押设备,必要时可制服当事人并移交警方。 但另一种声音指出,在万米高空的密闭空间,避免冲突升级也是一种专业考量,过于强硬的干预可能引发更严重的混乱,甚至危及全机安全,这种观点认为安全员在确保规则执行的同时,也需要权衡处置手段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 这起事件最令人忧心的,不是一个人的违规,而是她对待规则的态度。“出事了吗”这句反问,本质上是对集体安全的漠视,是将个人便利凌驾于公共秩序之上的典型表现。 飞机上的这起冲突看似个别现象,实则折射出深层社会问题,在一个成熟文明的社会里,规则不应是被迫遵守的束缚,而应是公民自觉维护的公共契约。 当每个人都学会将他人安全和公共利益纳入考量时,“出事了吗”这样的反问才会失去存在的土壤,我们所有人不妨想一想:遵守规则不仅是为了避免处罚,更是对他人生命的基本尊重,毕竟在三万英尺的高空,安全从来没有“第二次机会”,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和观点,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中留言和讨论。 信源:中安新闻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