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96岁高龄的太平天国“幸存者”赖汉英,在临死前透露了一个秘密,解开了困扰后人数十年的谜团,杨秀清究竟死于谁手?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09年,96岁的赖汉英在广东乡间病重垂危,他曾是太平天国的重要人物,也是洪秀全的妻弟,几十年来,他始终对一件事只字不提,但在临终前,他低声说出一个埋藏了半个世纪的秘密。 他说,杨秀清并不是洪秀全亲自下令杀的,而是北王韦昌辉擅自行动,这句话被家人记了下来,也在后来传到了历史研究者手中,这个说法打破了人们多年来的认知,也重新点燃了关于杨秀清之死的讨论。 杨秀清是太平天国最有实权的人物之一,他出身贫寒,早年靠烧炭为生,没有受过系统教育,但他头脑灵活,善于组织,他加入拜上帝会后迅速崛起,凭借战功被封为东王,成为太平军中的核心人物。 他带兵攻打南京,打下太平天国的根基,又主持政务,发布命令,治理京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宣称自己能“代天父说话”,只要他说“天父降临”,所有王公贵族就得听命。 这种权力来源让人难以质疑,也让杨秀清在实际操作中越发强势,他对其他王的态度逐渐傲慢,尤其对北王韦昌辉,韦昌辉出身地主家庭,后来家道中落,加入太平军是为了谋求出路。 他一开始对杨秀清服从,但长期受到压制,心中积累了不少怨气,杨秀清治军严厉,动辄责罚,一次因为土地纠纷,杨秀清下令处死韦昌辉的哥哥,手段极为残酷,韦昌辉因此在表面顺从之下暗藏杀意。 1856年,杨秀清向洪秀全提出,希望被封为“万岁”,这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称号,在太平天国,“万岁”只有天王才能用,杨秀清的请求等于挑战了天王的最高权威,洪秀全没有立刻回应。 他知道杨秀清的权势已经超过正常范围,又怕失去他导致局势不稳,他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而是叫韦昌辉从外地回京整顿纪律。 韦昌辉回到南京后,没有立即行动,他秘密调动亲信,把一支部队悄悄集结在天京城外,某天夜里,他带兵冲进东王府,把府门团团围住,当时东王府并无戒备,很多人还在就寝。 韦昌辉的士兵冲进府内,见人便杀,杨秀清被人在后院抓住,几乎当场被砍死,他的妻子、子女、仆从以及军中部属,几乎全部被屠杀,事后统计,被杀者在数千至上万人之间,府内所有文件、财物也都被洗劫。 天京城中气氛极度紧张,杨秀清的死震动了太平天国高层,但洪秀全在事发后一连数日未露面,他只派人出来稳定军心。 几天后,他正式出现在朝堂上,对韦昌辉进行了嘉奖,封他为“忠勇王”,这个举动令许多人感到困惑,不清楚洪秀全是否事先知道杨秀清将被杀。 有人认为,洪秀全虽然没有亲口下令,但对杨秀清早已心存戒备,默许了韦昌辉的行动,也有说法指出,洪秀全根本没想到韦昌辉会大开杀戒,只想借他牵制东王。 赖汉英当时仍在天京,据后人转述,他目睹了事件全过程,他称,洪秀全并未预先授意韦昌辉,也未签署任何明确命令。 韦昌辉是自己决定动手的,只是事后把结果包装成“忠诚护驾”,赖汉英还说,洪秀全对杨秀清虽有不满,但一直犹豫,没想到事态会发展到这一步。 韦昌辉并未因这次屠杀而收手,他开始干预朝政,频繁调兵,甚至提出要迁都,把天京重新整顿一次,他的行为引起了洪秀全的警觉。 不久后,洪秀全命人突袭北王府,将韦昌辉拿下,他被绑出府门,在街头被处决,据传他临死前还在高喊“我为天王除害”,但无人回应。 赖汉英的说法在学界引发争议,有学者认为,他与洪秀全关系密切,可能有意为姐夫开脱。 也有人指出,赖汉英作为亲历者,说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虽然他未留下书面记录,但他的口述被多次转述,并成为研究天京事变的新线索。 杨秀清之死,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他一旦倒下,军中失去主心骨,内部迅速混乱,清军抓住机会发动反攻,太平天国日渐萎缩,最终在1864年彻底失败。 赖汉英的临终之言,也许并不能完全揭开所有真相,但它提示人们,历史上的大事常常并不如表面那般清晰,关键人物的动机和行为,有时只能靠零散的记忆拼合起来。 事实与诠释之间,始终存在模糊地带,杨秀清之死,也许就注定是一道永远没有唯一答案的历史谜题。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赖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