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宇遇害当晚,叛徒们摆了庆功宴,请客的是张奚若。他亲手打死杨靖宇,日本人赏了30块银元。整个晚宴上,张奚若不停地吹嘘,说自己把机枪藏在树杈间,枪法神准,射出的子弹要了杨靖宇的命。 1905年正月初十,杨靖宇出生在河南确山县的黄土坡。穷得叮当响的农户人家,硬是供他上了县里最好的高等小学。 1923年考上开封纺织工业学校那年,城里学生都在传"新青年",马尚德跟着同学上街发传单,看见军阀的兵痞当街抢粮,后槽牙咬得咯咯响。 1932年开春,满洲省委派来位穿长衫的教书先生。这人揣着本《三字经》,嘴里念着"天地玄黄",暗地里却是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 他在长白山里穿林海跨雪原,把零散的义勇军拢成东北抗联第一军。战士们记得最清楚的,是杨司令总把最后一口炒面留给伤员,自己啃树皮也能笑呵呵地说:"咱们多扛一天,日本人就少活一日!" 1938年腊月,程斌带着115个抗联战士投了日本人。这个原第一师师长把七十多处密营位置画成地图,害得杨靖宇的部队断了粮草。 张奚若跟着程斌当了汉奸,仗着会使机枪,成了"讨伐队"的急先锋。这帮叛徒熟悉抗联战术,领着关东军把杨靖宇逼进了蒙江县的深山老林。 1940年正月十五刚过,杨靖宇身边只剩六个战士。雪片子像刀片似的往脸上刮,棉袄里塞的乌拉草冻成了冰碴子。2月22日晌午,四个上山砍柴的村民在窝棚边撞见了这位抗联司令。赵廷喜看着杨靖宇露着脚趾头的破棉鞋,劝他"别硬撑了,皇军说了投降不杀"。 杨靖宇扶着桦树站起来,说话带着白气:"要是中国人都跪下了,那还叫中国吗?" 赵廷喜下山就找汉奸李正新告了密,另外三个村民蹲在雪地里直抹眼泪。他们说杨司令明明有枪,宁可饿得啃树皮也没抢老百姓,这样的好汉不该遭罪。等日伪军的讨伐队围上来时,杨靖宇已经光着脚在雪壳子里跑了二十多里地。伪通化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拿着铁皮喇叭喊话,许诺让他当东边道司令。回答他的是三八大盖的子弹,砰砰打在树干上。 张奚若的机枪架在三道崴子的老松树上,下午四点来钟开了火。杨靖宇的匣子枪打光子弹后,前胸中了三发机枪弹。日本人剖开他胃袋时,岸谷隆一郎吓得倒退两步——里头净是棉絮、草根和树皮,连粒高粱米都没有。 这个关东军大佐后来偷偷跟同僚说:"杨将军这样的,中国有十个咱们就得滚回东京。" 庆功宴摆了三天三夜,张奚若拿着赏钱在通化县买了大宅子。可好日子没过上两年,1945年关东军投降时,这伙汉奸就像丧家犬似的到处躲。人民政府的清算队挨家挨户查,张奚若藏在地窖里被揪出来时,裤裆都尿湿了。 公审大会上,老百姓往他脸上砸臭鸡蛋,这个"神枪手"连句整话都说不利索,最后吃了颗"花生米"见了阎王。 杨靖宇的养子张秀峰更不是东西。1940年正月带着机密文件和960块大洋投敌,害得杨靖宇彻底断了外援。这个白眼狼1950年被群众举报,在河北老家的地窖里被抓时,还嚷嚷"我是被逼的"。公审枪决那天,刑场围了上万老百姓,都说该把他埋进万人坑。 这些年东北老乡没忘了杨司令。吉林靖宇县每年2月23日都搞公祭,杨靖宇纪念馆里新添了全息投影技术,把当年雪地抗战的场景弄得活灵活现。 2023年清明节,抖音上有帮年轻人穿着抗联军装重走长征路,走到蒙江县还开了直播。纪念馆王馆长接受央视采访时说:"现在年轻人来参观,最爱问杨司令吃棉絮那会儿疼不疼。我说棉絮哪是人吃的?那是中国人不肯弯的脊梁骨!" 信息来源: 央视新闻《国家记忆:抗日英雄杨靖宇》专题报道 人民网《吉林靖宇县举行杨靖宇将军殉国83周年纪念活动》 新华社《东北抗联精神成为吉林红色旅游新亮点》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杨靖宇:钢铁般的抗日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