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13年,董竹君的父亲为了300大洋,把女儿卖进青楼。谁料,女儿摇身一变成了督

1913年,董竹君的父亲为了300大洋,把女儿卖进青楼。谁料,女儿摇身一变成了督军夫人。董父高兴极了,跑到督军府认亲,却至死都享不到女儿的福气。 1913 年的上海,董同庆蹲在门槛上,指节捏着当票的边缘,纸张被汗水浸得发皱。屋内传来妻子的啜泣,12 岁的董竹君正跪在佛龛前,额角抵着冰凉的青砖,听着父亲沙哑的声音穿透门板:“三百大洋能换三年药钱,总比病死在街上强。” 暮色漫进堂屋时,龟婆踩着三寸金莲跨进门槛。她涂着丹蔻的手指挑起董竹君的下巴,胭脂味混着廉价香粉扑在女孩脸上:“模样倒是标致,就是瘦得像只猫。” 董竹君盯着母亲红肿的眼睛,突然攥紧衣角:“我去,但不许给我接客。” 龟婆嗤笑一声,绢帕掩住嘴角:“雏儿都这么说。” 三个月后的宜春院,董竹君裹着丝绸旗袍站在屏风后。 隔着镂空雕花,她听见男人调笑的声音:“听说新来的清倌人会唱《牡丹亭》?” 指尖刚触到琵琶弦,门突然被撞开。 持枪的青年大步跨进来,军靴踏碎满地胭脂,目光扫过瑟瑟发抖的女孩:“我要赎她。” 夏之时掏出怀表放在桌上,表盖内侧嵌着孙中山的照片:“成都督军府的,够不够?” 龟婆掂量着金表,眼珠转了转:“夏大人好说,但这丫头是签了死契的。” 董竹君突然扯断发间银簪,抵在颈间:“我自己走,不要你的钱。” 夏之时挑眉轻笑,这场面,让他对眼前的女孩多了几分别样的情愫。 董竹君趁机逃出了青楼,她跟夏之时去了日本。 董竹君抱着书本坐在榻榻米上,油墨香混着窗外的花香。夏之时将军刀重重拍在矮桌上,震得砚台里的墨汁泛起涟漪:“国内局势动荡,我得先回四川。” 他从箱底摸出一把勃朗宁手枪,枪管在日光灯下泛着冷光,“拿着。” 董竹君指尖刚触到冰凉的枪身,夏之时的手突然扣住她手腕:“要是敢做背叛我的事……” 他的拇指摩挲着她掌心,声音像淬了冰,“这就是你的归宿。” “夏之时,你当我是什么?” 她用力抽回手,书本散落一地,“是你豢养的金丝雀,还是随时能处置的囚犯?” 夏之时扯松领带,威士忌的气味扑面而来:“别忘了你怎么出的青楼!没我,你现在还在给人唱曲儿!” 夏之时冷哼一声,抓起军帽摔门而去,震落的樱花飘在手枪扳机上,像凝固的血。 婚后回到四川合江,雕花木门后,夏家老太太用银指甲划过她的手背:“青楼出身的贱蹄子,也配进我夏家门?” 董竹君咬住嘴唇,血腥味在口中蔓延,她暗暗发誓,一定要活出个样子。怀胎七月那日,董竹君挺着肚子指挥仆人收拾庭院。 管家急匆匆跑来:“太太,你爹娘找来了。” 董同庆穿着补丁长衫,搓着衣角站在二门外,看见女婿立刻弯腰作揖:“夏爷,给您请安。” 夏之时斜倚在太师椅上,烟枪敲着翡翠烟嘴:“来做什么?家里不缺下人。” 深夜,董竹君推开柴房的门,看见父亲蹲在灶台前烧火。“囡囡,夏爷说鸦片少了半两。” 老人布满老茧的手颤抖着,“爹真没偷……” 她转身冲进正厅,月光映着夏之时阴沉的脸:“把你爹叫来,当面对质!” 银秤砣重重砸在檀木桌上,董竹君盯着丈夫的眼睛:“少一两,我赔十两。” 夏之时猛拍桌子,震得茶杯里的茶水四溅:“你这是在和我作对?别忘了你是什么出身!” 董竹君毫不退缩:“我爹就算再穷,也不会做偷鸡摸狗的事!” 随着女儿们相继出生,夏家的冷脸越发难看。一日午后,董竹君抱着发高烧的二女儿,在暴雨中敲开诊所的门。回到家时,夏之时的骂声穿透雨幕:“生不出儿子,留着赔钱货做什么!” 董竹君浑身湿透,护着女儿的手却稳如磐石:“女儿也是我的心头肉,你凭什么这么说!” 夏之时抄起桌上的茶碗狠狠摔在地上,瓷片飞溅:“我夏家的香火不能断在你手里!” 当女儿和男生说了一句话,夏之时举着皮带抽打女儿时,董竹君扑上去护住孩子,发丝凌乱却眼神如刃:“夏之时,你今天敢动她,我就跟你拼命!” 夏之时被她的气势震住,皮带停在半空,随后一把推开她:“反了天了!” 董竹君对这段婚姻彻底失望。 1929 年的码头,汽笛撕裂暮色。董竹君攥着女儿的小手,行李箱里装着多年积攒的细软。夏之时把玩着左轮手枪,嘴角勾起冷笑:“离开我,你撑不过三年。” 她最后回望一眼江边的灯火,带着四个女儿踏上归途:“夏之时,我董竹君就算讨饭,也不会再回夏家。” 夏之时看着她决绝的背影,握紧了手中的枪,却最终没有做出任何举动。 回到上海的日子,比想象中更艰难。董同庆的咳嗽声在狭小的阁楼里回荡,董竹君把当票塞进袄子最里层,强笑着安慰父亲:“等我找到工作,就给您抓药。” 老人枯瘦的手摸着她的脸:“是爹对不起你……”1934 年冬夜,董竹君跪在床前,额头磕在青砖上,和十二岁那年如出一辙。 1935 年的春天,锦江川菜馆在法租界开业。董竹君穿着改良旗袍站在门口,珍珠耳坠随着她的笑容轻轻晃动。后厨飘出鱼香肉丝的香气,客人们的赞叹声此起彼伏。她摸着柜台边缘的雕花,想起父亲临终前的遗憾,眼眶微微发热。 四个女儿在学堂里读书的模样,和锦江饭店亮起的霓虹灯,终于照亮了她半生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