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歌手丛飞身患癌症去世,停止资助了183名贫困儿童。家长打电话来质问:“孩子要考大学了,钱呢?怎么说断就断,这不是坑人的大骗子么!” “孩子快考大学了,钱呢!说断就断,这不是坑人吗?他就是个骗子!”丛飞去世后,停止资助贫困儿童的家长竟然这样说道! 原来,歌手丛飞用歌声温暖世界,用爱心点亮希望,十余年间,这位并不富裕的歌手倾尽所有,资助了近两百个贫困孩子,可谁知,命运的重锤猝然砸下,病魔无情地击垮了他的身体,让他再也无力支撑那些沉甸甸的承诺。 而就在他生命垂危、躺在病床上时,一些曾被他倾力相助的孩子家长,却打来冰冷的电话,甩出不解甚至愤怒的责骂:“你不是说要把我的孩子供到大学毕业吗?说好的钱怎么没打来?你就是一个骗子!” 原来,丛飞并非生来富贵,恰恰相反,他的童年在家境贫困中度过,深知底层百姓为生活所迫、为求学所困的艰辛,父亲常常领无家可归的乞丐回家、倾力相助,这份身体力行的慈善更是在他心中种下悲悯和助人的种子。 后来,他凭着一副动人的歌喉和不懈努力,考入音乐学院,一步步从蜗居在桥洞下的无名之辈,成长为小有名气的歌手,这份来之不易的成功,让他对曾经帮助过他的人,尤其是那位在他最窘迫时伸出援手的姑娘,常怀感恩,他懂得改变命运需要机会,而教育,是他眼中最宝贵的那个机会! 于是,成名后的丛飞,将心中那份对世界的感恩和对贫困学子的关怀化为了切实的行动。他不是挂名的慈善家,而是把资助贫困学生视作生命的一种责任,数年间,他频繁参与义演,资助了一百七十八名孩子,几乎每一次演出的报酬,除去自己微薄的生活所需,都毫不犹豫地汇给了那些渴望读书的孩子们。 可谁知,正当他全身心投入慈善事业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重病席卷了他,胃癌晚期!住院治疗、手术都需要巨额费用,这对本就经济拮据的丛飞来说,是难以承受的天文数字,更要命的是,他无法再登台演出,意味着他赖以为继的资助来源彻底枯竭了。 然而,对许多受助者而言,丛飞的承诺就像一道依靠,尤其当他们自身也身处困境时,这份承诺的重要性被无限放大,于是,当按时寄来的钱没有如期到达,一些家长的电话打来了。最初的焦急和困惑,很快变成尖刻的质问甚至辱骂。 但是,面对这样直接而伤人的责骂,丛飞默默无语,他想说自己病了,没钱了,可哽咽卡在喉咙,他知道这些话在对方看来,或许只是一个骗子推卸责任的借口,他只能无声地承受这份痛苦,这份煎熬不仅来自身体,更来自他已千疮百孔的心。 随即,一旁的妻子邢丹,紧紧握着他的手,她接过电话,努力用平稳的声音解释丛飞生病、无法工作的情况,希望能求得对方的理解,可电话那头只剩下冰冷的沉默,最终被生硬地挂断。病床上的夫妻,除了相互依靠,内心也充满了对那些孩子们未来的深深忧虑。 很快,丛飞的故事通过媒体传遍全国。一夜之间,他从默默付出的好心人,变成了家喻户晓的道德楷模,潮水般的赞誉涌来,人们感动、敬佩,许多孩子和家长发来充满真情的慰问信,亲切地叫他“爸爸”。 最终,丛飞安详地闭上了眼睛,就像睡着了一样,可他并未就此离开,他签署了遗体捐赠协议,将可用器官留给了需要的人,用另一种方式,延续了他生命的意义,对他而言,来到这个世界,能留下一点对世界有益的东西,便已足够。 那么,对于这件事,大家怎么看? 信源:南方网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