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56年2月,钱学森向周总理反映在组建导弹研究机构(国防五院)过程中,他列出的

1956年2月,钱学森向周总理反映在组建导弹研究机构(国防五院)过程中,他列出的20名核心专家,有12人被原单位以各种理由拒绝。

而钱学森院士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怀抱,是在1955年的10月,当时我国正处于艰难的发展时期,尤其是在科研领域十分落后,所以在人们得知钱学森即将回国时,大家都对于他的回归寄予厚望。

毕竟他早已获得博士学位,还成为了当时麻省理工最年轻的终身教授,后来,回到祖国的钱学森,开始长期担任中国导弹航天事业主要技术的领导职务。

虽然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但钱学森却丝毫不敢休息,立刻投入到了工作中,不久后,他就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院长的职务。

而在组建国防五院的过程中,钱学森却遇到了不小的问题,毕竟要组建这样一所研究院,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可是现有的人才,分布在各个院所,要想将其集中起来,必须要经过原单位的同意。

在经过一番认真的了解,和周密的思索后,钱学森列出了现有的20名核心专家,这些专家对于火箭导弹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可是,当钱学森邀请这20名专家,进入研究所时,却遇到了突发问题。

那就是这些专家中的12人,被原单位以各种理由,拒绝让他们进入研究所,无奈之下,钱学森只好向周总理反映这个问题。

实际上,周总理与钱学森之间,早在钱学森还在美国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联系,那时候,钱学森在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之后,就想要回国报效,但却受到了美国方面的阻止。

对此,周总理曾亲自与美方的相关人员进行交涉,希望钱学森能够回国,虽然谈判并不顺利,但是周总理和其他人士,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后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钱学森才得以离开美国。

对于钱学森这个人才,周总理一直十分的重视,因为他相信有钱学森在,我们的导弹梦想一定能实现,所以在周总理得知人才队伍组建不起来,这一情况之后,立即对钱学森说道:“组建研究所是我们的当务之急,你需要哪些人,告诉我名字,再把报告写出来,剩下的我去协商。”

不久后,钱学森就将需要的人才名单和报告,交给了周总理,周总理在看过之后,立刻召开了会议,并成立了导弹人才调配小组,还安排了专人,来协调对接人才所在的单位。

周总理表示:“现在国家安全是重中之重,一旦有单位拒放人才,直接上报中央,对其进行问责。”在周总理的大力支持下,导弹人才从各方汇聚五院,导弹人才组建工作进展顺利。

事实上,为了将这些人才聚集到一起,周总理也是费心竭力,当时在哈军工有两位人才专家,分别名叫庄逢甘和任新民,他们一位是空气动力学的专家,另一位则是火箭燃料专家。

这对于研制导弹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正因如此,哈军工一开始并不想让这两位专家离开,但为了国家安全大计,周总理亲自致电哈军工院长。

周总理对哈军工的院长说:“现在国防五院正在筹备,需要你们哈军工的庄逢甘教授,我听说他是空气动力学的专家,我知道你们也需要这样的人才,但希望你们以大局为重,毕竟,导弹研究工作刻不容缓了,否则哈军工的导弹系就先别办了。”

而听到这话的院长,立即调整了教学计划,庄逢甘教授也顺利地来到了五院工作。

除此之外,任新民教授因参与过美军火箭的研究,因此有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有待解决,但是为了能让他顺利进入五院,周总理对此表示,以后一旦出现问题,那么后果将由他来承担。

听到周总理亲自打包票,院长也只好让任新民离开了,并且为了保护他的安全,周总理还亲自送他去了五院上任。

自此,国防五院正式成立,在中央领导的大力支持、钱学森院长的倾力带领,以及导弹人才的全力配合下,中国的导弹事业,逐渐步入了正轨,在之后的那些年里,我国的第一枚液体探空火箭、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等成功发射,后来,我国还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拥有核导弹的国家,使得国家安全有了强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