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时任中央电视台台长的杨伟光,在没有上报的情况下,在《新闻联播》之后插入了一段30秒的广告,广电部部长得知后一下就急了,杨伟光怎么能这么做! 央视作为第一电视台,其重要程度是不言而喻的,也因此,在其它电视台都疯狂引进广告的来创收的时候,央视依旧保持着之前的样子。 在老百姓看来,央视就相当于是权威,是一个非常可靠、严肃的平台,如果央视也插播广告,就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了。 正因为重要,所以每一步的行动都十分小心,一旦有所改变,可能就会引起观众的不满。 这也是为什么,广电部部长得知杨伟光的做法后立即就急了,因为影响太大承担不起。 再一个则是,杨伟光在做这些的时候,并没有上报,这让广电部部长怎么可能不着急。 不过杨伟光在做这一切的时候也是经过仔细思考研究的,并不是脑子一热就做了,事实证明,他的做法并没有错。 不仅没错,还成功改善了央视不太妙的状况,为央视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当时的央视也不能说不好,好是好,百姓们也爱看,但是有一个问题,当时的央视运转可以说是大部分都是靠补贴,基本上是一直都在亏钱的。 如果这只是一时的话那还好,可当时的情况也很明显了,如果一直这样下去,资金问题就会一直都存在。 杨伟光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进入央视的,他从小的生活就不是很好,好不容易才有了上学的机会。 所以,杨伟光对自己获得的每一个机会都是非常的珍惜的,无论是在学习的时候,还是在工作的时候,都是力求做到最好。 在成绩上,他的努力也并没有白费,之后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成功的考上了人民大学的新闻系。 毕业后则是被分配到了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工作,从一个小职员,一步步的成为了中央电视台的台长。 这一路走来,他也是深知,无论做什么,都要先深入了解情况,之后再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改变。 央视比起其它的电视台,优势不是一般的大,因为百姓都认准了这个频道,在权威方面,没有哪个电视台可以和央视媲美。 在内容方面,不需要做太大的改变,但是杨伟光也很清楚,那时候的央视最需要做出改变的,其实就是收益问题,别的不说,最起码不能一直亏钱。 而当时引进广告其实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这也是其它电视台挣钱的一种方式。 不过杨伟光也清楚,一下子引进大量的广告是肯定行不通的,不仅如此,广告的质量也也需要严格把关,再一个就是投放广告的时间段。 经过研究之后,他把投放广告的时间段选在了《新闻联播》结束之后,这可以说是一个黄金时间段了,也是收视高峰期,这个时间段的广告,光是在价格上就能让央视大大的缓解资金短缺的压力,一举解决也不是不可能。 因为担心引起观众的反感,所以他在广告的长度上也是严格把控在30秒。 对于他的这个方案,其实很多人都是不赞同的,但是没有办法,电视台一直不挣钱,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 所以必须要做出改变,杨伟光更是表示,如果出现了什么意外,就由他一力承担。 幸运的是,广告的播出并没有引起百姓的反感,广告的质量还是没问题的,而这一改变,也确确实实的让央视摆脱了资金短缺的困难。 不只是这个,杨伟光打造的新型节目,如《东方时空》、《焦点访谈》这些现在都还不过时的节目,也是成功成为了央视的王牌节目,就算是现在也依旧不过时。 毫不夸张的说,央视能够有如今的盛况,其中也缺少不了杨伟光大刀阔斧的改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