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河南医生去孤儿院义诊,发现近8成弃婴的肚皮薄如白纸,体内的大便清晰可见,随后他变卖家产,掏空医院9700多万去救治,正是这一举动,挽救了2000多条人命!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09年深秋,河南的天气渐凉,一位年过四旬的中医外科医生宋兆普,按照计划来到当地一家孤儿院义诊。 这原本是一次普通的公益行程,对他来说并不陌生,长期以来,他经常带着医疗团队下乡、进社区,为老百姓看病,也常去福利机构提供帮助。 孤儿院的环境简单,房间不大,孩子却很多,一进门,他就注意到一股不易察觉的异样,孩子们的情绪低落,有些甚至连哭喊的力气都没有。 义诊开始后,他一个个为孩子检查身体,检查过程中发现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 绝大部分孩子的皮肤极薄,尤其是肚皮,几乎像一层纸,体内的排泄物和脏器轮廓都能清楚看到,这种情况不仅罕见,而且说明孩子们长期严重营养不良。 他用专业经验判断,这些孩子并非只是生活贫苦那么简单,而是长期得不到医学照顾,也缺乏最基本的食物和护理。 在院方说明下,宋兆普得知这家孤儿院收养的多是有先天缺陷的弃婴,很多是脑瘫、癫痫或其他疾病患儿。 由于没有家庭依靠,加之机构自身资金紧张,孩子们得不到治疗,也缺乏营养支持,即便是工作人员,也只能提供最基本的看护,根本无力进行专业救治。 回到医院后,宋兆普把情况写成一份报告,他通宵未眠,认真思考每一个细节,评估治疗的可能性。 他很清楚,救治这些孩子不仅需要大量的医疗资源,还需要长期的投入,包括设备、人手、药品和康复训练,在现实条件下,这是一件成本极高的事。 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不再等待外界援助,他先是变卖了自己家里的房产、汽车和所有能变现的资产。 这些年行医积蓄不多,但他还是凑出了一笔钱,他没有止步于此,很快他又将自己所在医院的储备资金调出使用,这些钱原本用于设备升级、人才引进和运营支出,数额接近9700万。 面对这项决定,医院的压力陡然增大,但他仍坚持按计划执行,他带领团队对孤儿院的每一个孩子做系统评估,记录病史,设立病例,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为了避免因医疗资源不足造成误诊漏治,他还请来外院专家共同制定标准流程,从输液、补营养,到用药、理疗,每一项都力求做到细致周全。 治疗开始后,医院腾出一层病房作为专门区域,护士和医生轮班看护,有些孩子病情严重,身体虚弱到不能自主进食,他们就采用胃管灌食的方式维持营养。 有些患有脑瘫的孩子四肢僵硬,几乎无法动弹,康复师每天花几个小时做拉伸训练,整个医疗团队从早到晚几乎没有休息,一切运转围绕着“救命”两个字。 治疗初期,效果并不明显,有些孩子因为长期积累的疾病反应缓慢,也有几例最终没能挺过来,但随着时间推移,多数孩子的体重开始稳步上升,脸色也逐渐有了血色。 他们的哭声变大了,眼神也变得有神,曾经几乎不会翻身的孩子在几个月后可以坐起身来,一些孩子甚至学会了简单的发音。 经过持续四年的集中救治,共有2000多名孩子的生命被成功挽救,多数孩子逐步康复,有的已被家庭收养,有的仍在接受后续治疗。 整个过程中,宋兆普没有对外张扬,他始终穿着那件旧白大褂,每天穿梭在病房之间,一一查看孩子们的恢复情况。 这件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关注,也获得了政府部门的支持,医院被列为脑瘫患儿定点医疗机构,有了政策扶持,也缓解了资金压力。 更重要的是,宋兆普的坚持唤起了社会对这类特殊群体的关注,一些公益组织和志愿者也陆续加入到帮助孤儿的行列。 时至今日,宋兆普仍坚守在医院一线,他没有把自己看作英雄,只是认为医生的职责是救人,在看到病人时,不该问能不能回报,而该想能不能多救一条命。 他的一系列行动,给了无数家庭希望,也让很多人重新认识了“医者仁心”的真正意义。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网——「“赶考路”上再寻焦裕禄」宋兆普:脑瘫患儿的“天使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