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女作家苏青,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巴掌打出的女作家”,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她之所以会走上写作的路,纯粹是因为:她伸手跟丈夫要钱买米时,被丈夫打了一巴掌,并羞辱道:“凭你也配要钱,我把钱给外头的女招待,都比给你强。” 这一巴掌,让她的自尊受到了极大伤害,也把她对丈夫的所有念想打断了。 苏青出生在浙江宁波一个书香门第,家里祖上出过举人,父亲是留过洋的读书人,从小就教她男女平等的道理。 可苏青的命途却像老天爷开的玩笑,前半生被婚姻拖进泥潭,后半生靠一支笔硬生生爬了出来。 她原本不叫苏青,本名冯和仪,小时候在外婆家长大,性子野得像田埂上的风。 后来父亲接她到上海读书,琴棋书画样样学,可她只爱抱着书本啃。 中学时她就展露天分,文章写得灵气十足,被同学封了个“文艺女神”的称号。 那时候追她的男同学能排长队,李钦后就是其中一个。 李家来提亲那年,苏青刚考上中央大学外文系,家里却穷得揭不开锅。 父亲本看不上这个油头粉面的追求者,可架不住李家人拍胸脯保证:聘礼管够,读书照旧。 苏青咬着牙点了头,哪知道这婚书一签,就像签了卖身契。 新婚头天夜里,苏青发着高烧躺在床上,听见丈夫和守寡的表嫂在门外调笑。 那女人捏着嗓子说:“瞧新娘子累得眼圈都黑了,准是你昨夜太折腾。” 这话像根针扎进苏青耳朵里,可那时候她还想着,读书人的体面总得顾着。 怀头胎时婆家逼她退学,说大着肚子读书丢人现眼。 连着生了三个闺女,婆婆的脸拉得比驴还长,丈夫更是在外头花天酒地。 最要命的是伸手要家用那天,李钦后抡圆了胳膊甩她一耳光:“你当钱是大风刮来的?老子宁可拿去打赏舞女!” 这一巴掌倒把她打醒了,收拾几件衣裳就带着孩子搬了出去。 离婚后的日子比黄连还苦,苏青白天带孩子,晚上就着油灯写文章。 头篇稿子叫《生男与育女》,写尽了生闺女受的白眼,投给林语堂的《论语》杂志竟真发表了。 后来她越写越泼辣,把十年婚姻里的腌臜事全抖搂出来,攒成本《结婚十年》。 这书当年火得不得了,连印三十六版,街头巷尾的太太小姐们边看边抹眼泪。 张爱玲那时候跟她齐名,说全上海滩就苏青的文章看得过眼。 两个才女原本好得穿一条裤子,后来为个胡兰成闹掰了——这男人先是跟苏青暧昧不清,转头又追张爱玲去了。 苏青倒不在乎这些,照样写文章办杂志,活得风风火火。 好日子没过几年,世道又变了。 新中国成立后,她写的那些家长里短不吃香了,被安排到越剧团打杂。 特殊年代里更遭了罪,戴过高帽子游街,住过牛棚,最后沦落到在戏院看大门。 晚年和小女儿挤在十平米的破屋里,连本《结婚十年》都找不着,临死前念叨着想再看看自己的书。 要说苏青这辈子,就像她老家宁波的咸齑菜,闻着冲鼻子,嚼着嘎嘣脆。 前半辈子忍气吞声当媳妇,后半辈子泼辣张扬做自己,搁那个年代的女人堆里,真是独一份的活法。 信息来源: 百度百科“苏青(中国作家、剧作家)” 360百科“苏青(中国作家、剧作家)” 今日头条《作家苏青和张爱玲齐名,后半生曲折坎坷一路艰辛》 今日头条《苏青:19岁退学嫁人,婚后遭遇出轨家暴,晚年在凄凉中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