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今年4月份以来,伊朗跟美国一直在进行谈判,只不过谈判采取的方式,说起来有点掩耳盗

今年4月份以来,伊朗跟美国一直在进行谈判,只不过谈判采取的方式,说起来有点掩耳盗铃的意思,就是他们采用了一种很奇特的所谓间接谈判的方式进行。

两国代表团明明坐在同一个地方,却死活不见面,像躲猫猫似的窝在不同房间里,所有话都得靠阿曼外交大臣巴德尔来回传话。

这种 “间接谈判” 听起来挺玄乎,说白了就是双方都想谈,但谁也不愿意先低头,只能找个中间人当传声筒,既保留面子又能试探底线。

这场谈判的导火索是伊朗核问题。2015 年伊核协议被美国撕毁后,伊朗一步步突破铀浓缩限制,到 2025 年浓缩铀丰度已经达到 60%,离武器级只差临门一脚。

美国急了,特朗普一边在中东部署双航母打击群和 B-2 轰炸机,一边又通过阿联酋给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写信,喊着要谈判。

伊朗也不含糊,总统佩泽希齐扬通过阿曼回话说 “谈可以,但得间接谈”,于是就有了这场隔着墙对话的奇特场面。

为啥非得绕这么大弯子?这里面水可深了。首先是双方积怨太深。自 1979 年伊斯兰革命后,美伊断交 40 多年,互相扣上 “支持恐怖主义” 和 “大撒旦” 的帽子,直接对话等于打自己脸。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巴加埃说得明白:“我们不信任美国,间接谈判能确保真实对话。” 美国也有自己的算盘,特朗普政府既要展示 “美国优先” 的强硬,又想在外交上刷存在感,直接谈容易被国内骂 “绥靖”,不如借着阿曼的场子暗度陈仓。

更关键的是,两国在核心问题上像两头顶牛的公牛,谁也不退步。伊朗咬死了要保留铀浓缩权利,强调这是《核不扩散条约》赋予的合法权益,还放话说 “铀浓缩是我们的红线,谁碰谁倒霉”。

美国则寸步不让,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公开放话:“任何协议都必须包括伊朗停止铀浓缩,哪怕 1% 都不行。” 这种针尖对麦芒的态度,让谈判成了拉锯战。四轮会谈下来,除了互相指责对方 “拖延”,啥实质性成果都没有。

阿曼在这场谈判里扮演了关键角色。这个夹在沙特和伊朗之间的小国,凭借和两边都交好的关系,成了美伊沟通的 “秘密通道”。早在 2020 年美国暗杀伊朗将领苏莱曼尼后,阿曼就曾紧急斡旋,避免了两国直接开战。

这次谈判中,阿曼外交大臣巴德尔忙得像个快递员,这边收了伊朗的解除制裁清单,那边又把美国的核限制方案送过去。

更绝的是,他还得在会谈结束后安排双方代表见几分钟面,说是 “增进互信”,其实就是走个过场。

这场谈判还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双方一边谈一边秀肌肉。美国在谈判期间往中东增派了第二个航母打击群,还搞了大规模空中演习,明摆着是在吓唬伊朗。伊朗也不示弱,革命卫队总司令萨拉米放话:“我们的导弹能覆盖整个中东,美国基地和以色列都在射程之内。”

更绝的是,伊朗前脚刚和美国谈完,后脚就和中俄在莫斯科开了个三边会议,摆明了告诉美国:“别想单打独斗,我有盟友撑腰。”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谈判成了特朗普的 “政治秀”。他先是宣称谈判 “进展顺利”,转头又威胁伊朗 “不妥协就轰炸”,甚至把以色列拉出来当枪使,说 “以色列可能对伊朗核设施动手”。

这种反复无常的态度,连美国自己的智库都看不下去,苏凡中心直接发文批评:“极限施压加威胁,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伊朗这边也没闲着,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警告美方代表 “谨言慎行”,外长阿拉格齐更是讽刺美国 “不切实际的要求注定落空”。

这场看似荒诞的间接谈判,实际上折射出美伊关系的复杂困境。两国都清楚,全面战争对谁都没好处,但又不愿在核心利益上让步。于是只能通过这种 “掩耳盗铃” 的方式,既保持对话窗口,又避免被国内政治反噬。

正如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专家秦天所说:“这更像是一场试探性接触,而非真正的谈判。” 至于谈判最终能不能开花结果,恐怕得看双方有没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在对抗与妥协之间找到平衡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