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62年,年届64岁的刘乙光调离,在此之前他看管了张学良二十多年,靠着这一个工

1962年,年届64岁的刘乙光调离,在此之前他看管了张学良二十多年,靠着这一个工作,他从军统中校一路擢升到少将,要知道特务头子戴笠死前也只是少将。 刘乙光,1903年出生在湖南永兴的一个小村子,打小就聪明伶俐。15岁那年,他考进湖南衡阳省立第三师范,还是全校第一名。在那儿,他认识了后来成了开国大将的黄克诚,受这老乡的影响,他跑去报考黄埔军校第四期,主修政治学。1926年毕业后,他没急着上前线,而是进了中央警察学校特训班深造。1928年,他出任中央党务学校军训队队长,正式迈进国民党的核心圈子。 接下来几年,刘乙光的事业跟开了挂似的。1930年,他在中央政治学校当教官,之后连着干了政工队长、指导员、政训室主任这些职位。到了1934年,他被调进复兴社特务处当组长,这可是军统的前身。他干活细致又靠谱,慢慢在特务圈子里有了点名气。不过,他不是那种心狠手辣的角色,更像是个踏实干活的“老黄牛”,这也让他在军统站稳了脚跟。 1936年“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决定把张学良终身软禁,这任务落到了军统头上。1937年,戴笠点了刘乙光的名,让他负责看管张学良,职位是“张学良先生招待所”所长。听这名字挺客气,其实就是个高级看守。刚接手时,刘乙光才34岁,军衔不过是中校,可这任务不简单,既要看住张学良,又不能出啥乱子,毕竟这人身份太敏感。 刘乙光上任后,立马定了规矩:张学良的活动范围被严格限制,出门得报备,信件和外界送来的东西都要他亲自过目。张学良毕竟是大帅出身,脾气不小,对这些限制自然不爽,可刘乙光不松口,执行命令那是铁面无私。1940年代初,张学良被辗转押到贵州、重庆等地,刘乙光一路跟着,风吹日晒也不含糊。1946年国民党退守台湾,张学良被移到新竹井上温泉,次年“二二八事件”爆发,岛内乱成一团,刘乙光亲自持枪守在张学良住处门口,生怕出岔子。 这二十多年,刘乙光和张学良的关系挺微妙。张学良对他的严管一直有意见,觉得这人太死板,可刘乙光也有自己的苦衷。他不是那种喜欢刁难人的小人,就是单纯把任务当命根子。时间长了,张学良也看出他不过是奉命行事,俩人虽谈不上交情,但也没撕破脸。蒋介石对刘乙光的表现很满意,1948年把他提拔成陆军少将,次年还赏了300两黄金,这在当时可是大手笔。 1962年,刘乙光64岁,他以妻子身体不好为由向蒋介石请辞,终于卸下了看守张学良的重担。蒋介石对他信任有加,退休时还特意设宴送行,这待遇在军统里没几个人有。可退休后的日子并不好过,刘乙光家境渐渐拮据,靠着那点积蓄过活。没想到,这时候张学良反倒伸出援手,多次寄钱接济他。曾经的看守和囚徒,就这么慢慢有了联系。 晚年,刘乙光和张学良的关系缓和了不少。没了职务的束缚,俩人偶尔通信,聊聊过去的事。张学良后来回忆,说刘乙光这人其实不坏,就是太听蒋介石的话。1982年,刘乙光去世,享年79岁。张学良听说后,带着赵四小姐专程赶来参加葬礼。据说他在灵堂前站了许久,眼泪止不住地流。这对纠葛半生的两个人,到最后竟成了朋友,大概连他们自己都没想到。 说实话,刘乙光不是啥大英雄,也不是啥大坏蛋。他就是那个年代里被裹挟的小人物,靠着听话和实干混出头。看管张学良这活儿,既是他的机遇,也是他的负担。他没干过啥伤天害理的事,可也别指望他有多高尚的情操。升到少将,靠的是熬时间和蒋介石的信任,跟张学良斗智斗勇倒在其次。倒是晚年那段和解,多少让人觉得有点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