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文昌法院调解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

金钱和友情,就像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体,好朋友之间“谈钱色变”,借与不借都让牢固的友谊陷入微妙境地,借了怕伤钱,不借怕伤感情,如何在这两个选项中寻找平衡点呢?跟随这起案件,寻找借钱后的救济方式。近日,文昌法院调解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

来自乡音的“食堂利息”“

甲与A相识于一次装饰装修,谈合同时两人惊喜地发现竟是同乡,在异乡打拼的孤独感瞬间化作亲切,两人逐渐成为好友。2018年和2020年,A两次开口借款,从80万应急周转到55万购房救急共135万,甲二话不说倾囊相助。A提议:“以后我的店就是你的食堂,你到店随便吃喝,就当付你的利息。”甲也同意不额外计息。到2022年,A仍未还款,双方协商、核算后,A便向甲出具了一份借款“欠条”,载明:“A借到甲134万元。”A陆续还款9万元之后就不再还款。甲多次催款,但A总以资金周转困难为由拒付。2024年,甲因身体原因急需用钱,又以多种方式多次向A催款,均未果。甲感到心灰意冷,只好向法院起诉。

把“老乡”从“老赖”边缘拉回来

法官先化身“情感分析师”,与A进行了一场走心谈话:“人家甲把大半积蓄都借给你渡难关,现在他自己躺在病床上急需用钱,你总不能忘恩负义吧?做生意最讲究诚信,连朋友的钱都赖,以后谁还敢跟你合作?”这番话,既摆事实又讲道理,字字戳中A的软肋。为了让A感同身受,法官还分享了不少因借贷反目的真实案例,那些曾经亲密无间的朋友,最后在法庭上互相指责的画面,让A陷入了沉思。随后,法官又变身“时间管理大师”,提出分期还款的方案。考虑到A的实际还款能力,法官详细计算了每月还款金额,并为两人制定了一份清晰的还款计划。同时,法官还充当起“友情修复师”,鼓励两人放下成见,重新审视这份情谊。在法官的不懈努力下,原本剑拔弩张的两人终于握手言和,达成了满意的调解协议。这场调解,不仅解开了债务的“死结”,更修复了濒临破裂的友情。(记者杨作品编辑邹宇李小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