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626年,李建成被杀,留下五个儿子,尉迟恭问李世民说:“秦王,太子和产王的儿子该

626年,李建成被杀,留下五个儿子,尉迟恭问李世民说:“秦王,太子和产王的儿子该如何处置?”李世民满脸杀气说:“斩草除根,一个不留!”  唐朝刚建立时,天下并不太平。隋朝灭亡后,各地群雄割据,李渊靠着太原起兵才杀出一条血路。617年,他带着几个儿子在晋阳举旗反隋,李建成是老大,李世民是老二,还有个李元吉排行老四。这哥仨儿一开始齐心协力,打下江山后却开始窝里斗。李渊虽是皇帝,但管不住这几个野心勃勃的儿子。尤其是李建成和李世民,一个是太子,一个是战功赫赫的秦王,谁都觉得自己该坐那把椅子。   李建成作为长子,早就被立为太子,负责内政,稳后方。李世民则带兵在外,打仗那是真有一套,灭突厥、平叛乱,功劳一大堆。时间一长,李世民的威望越来越高,朝臣都开始偏向他。李建成也不是吃素的,拉拢李元吉,结党营私,想保住自己的位置。这兄弟俩的矛盾越闹越大,最后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626年7月2日,事情终于炸了。那天,李世民带着尉迟恭等心腹,早早在玄武门设下埋伏。他收到情报,说李建成和李元吉要进宫搞乱,索性先下手为强。玄武门是皇宫北门,守将常何本来是李建成的人,却被李世民收买,直接开了后门。李建成和李元吉走到半路,发现不对劲,想跑已经来不及了。结果,李建成被射杀,李元吉也被砍死,兄弟俩的命就这么没了。 这事儿干得太狠,连李渊都没想到。李世民事后逼着老爹退位,自己当了皇帝。史书上说,这场政变是精心策划的,李世民早就想动手了。他不是冲动杀人,而是算计好了一切,玄武门成了他登基的踏板。   李建成死了,他的五个儿子成了最大的隐患。这五个孩子年纪都不大,最大的李承宗也就十来岁,最小的还在襁褓里。尉迟恭问李世民咋办时,李世民没半点犹豫,直接下令全杀了。这五个孩子压根没机会反抗,连名字都没在史书上留全。长子李承宗被拖出去砍了头,其他几个也被挨个处死,连哭的机会都没留足。李建成的老婆郑观音眼睁睁看着儿子们死,自己也被关起来,受尽折磨。 这事儿听着就让人心里发寒。一个刚当上皇帝的人,对自己侄子下这种狠手,咋想的?李世民铁了心要灭了李建成这一脉,连点血脉都不肯留。史书上没提太多细节,但这五个孩子的死,成了玄武门之变最血腥的一笔。   李世民这一刀,不光砍了李建成的儿子,也给自己的皇位清了路。事变后,他迅速收拾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党羽,朝野上下没人敢吱声。两个月后,李渊让位,李世民改元贞观,开始了大唐的黄金时代。他打突厥、搞科举、修法律,硬是把唐朝带上了巅峰。贞观之治名头响亮,后人一提李世民,都说他是个明君。 但这辉煌背后,李建成一家的血还没干。有人说,李世民这叫果断,政治斗争就得这样,不然自己坐不稳。也有人骂他没人性,手足相残还不够,连小孩都不放过。史书被他的人修过,李建成的功劳被抹了不少,弄得像个废物似的。可翻翻早点的记录,李建成打仗、治国都不差,没那么窝囊。   李世民为啥这么狠?说白了,权力这东西太诱人。他怕李建成的儿子长大后报仇,怕太子一脉死灰复燃。古代搞政治,斩草除根不算啥新鲜事儿,隋朝杨广不也干过类似的事儿吗?可李世民不一样,他是千古一帝,名声比谁都响,这么血淋淋的事儿干出来,多少有点扎眼。 亲情在皇位面前,值几个钱?李世民跟李建成是亲兄弟,打小一起长大,还一块儿打过天下。可到了关键时候,兄弟情分啥也不是。他不光杀了李建成,连侄子都一块儿收拾了,这份冷血让人咋舌。有人替他辩护,说这是没办法,乱世当皇帝就得心硬。可再硬,也不至于对几个娃娃下手吧?   李世民死后,后人评价他两极分化。夸他的人说,他干掉李建成是历史必然,不然唐朝没这么快稳定。贞观之治的功绩摆那儿,谁也抹不掉。骂他的人也不少,说他心黑手辣,灭了兄长全家,连小孩都不放过,皇帝当得再好也洗不掉这血债。到了贞观十六年,他给李建成恢复了“隐太子”的称号,还把自己的一个儿子过继过去,像是想弥补点啥。可这弥补能换回那五个孩子的命吗? 史书上,李建成的形象被压得死死的,功劳被抢,缺点被放大。李世民呢,成了神一样的存在。可真相没那么简单,李建成要是真没本事,能当那么多年太子?李世民再牛,也不能否认他这手腕有多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