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2年的一个清晨,孙玉国踏上了回乡的列车,远离了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的身份,踏入了久违的辽宁故乡,他的脸上没有了军装的严肃,只剩下一种淡淡的怀旧。
1974年,沈阳军区有一位名叫孙玉国的年轻军人,被上级任命为沈阳军区的副司令,这一年,孙玉国也仅仅才33岁而已。
放在建国之前的战乱年代的话,大家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屡立战功,获得军区副司令的这个任命其实并不稀奇,然而1974年已经是建国之后的和平年代了,究竟是做了什么贡献才让年纪轻轻的他就能胜任这个副司令这个职位呢?
自从中苏开始冷战之后,两国之间的关系不断恶化,那么位于中苏边界的我国珍宝岛地区,就成了两国之间发生战争和冲突的主要地区。
面对苏联不间断出兵珍宝岛对我国领土进行的挑衅,我们也毫不手软的准备反击。
1968年,时任黑龙江军区一个小站长的孙玉国,刚刚和妻子结完婚,就收到了来自上级的命令,让他加入到珍宝岛自卫反击站的战场上。
当时的苏联可是军事化强国,不论是武器的数量和先进程度,还是军队人员的作战质量,都要比我国高出不少,而这就给孙玉国等一众战士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
但敌人军事装备比我们高的又不止苏联一个,我军战士也绝非是那种畏于敌人武器的鼠辈。
孙玉国以及数位战友们,即使面临敌人坦克大炮的攻击,也没有产生过一点点恐惧的心理,他们英勇上前,与敌人奋力厮杀,一次又一次的抵挡住苏军的攻击,成功将敌军从珍宝岛驱逐出去。
期间孙玉国在战术以及作战能力方面的表现,让上级领导无不称赞,尤其是他带人缴获了一辆苏联最先进的坦克,更是为我军的火力提供了莫大的帮助。
孙玉国在战场上的表现也传到了毛主席的耳朵里,邀请他作为中共九大的代表上台讲话,毛主席还两次亲自起身为孙玉国鼓掌。
之后国家还授予了孙玉国“战斗英雄”的称号,甚至还破格提拔他为边防军部的一名副团长。
1972年,孙玉国再次被任命为边防独立团的团长,从这之后,他因着在珍宝岛上的表现,一路晋升到了沈阳军区的副司令,是当时我军最年轻的高级将领。
1977年,本应前途无限的孙玉国,不小心被卷入到了政治风波的漩涡中,也因此被革去了副司令的职务。
1982年,转业后的孙玉国来到了老家沈阳的兵工厂中任职厂长,但他对待工人却丝毫没有原军区副司令或者厂长的架子,从他的行事作风中根本看不出他是工厂的厂长,就好像和一名普通的工人一样。
每天做着和工人一样的工作,工厂给大家发不起工资的时候,孙玉国跑遍了全国很多个城市为大家筹集资金,绝不让任何一个工人因为工资对兵工厂寒心。
老年时期的孙玉国到珍宝岛边防烈士墓地看望战友的时候,说了一句让无数人不禁潸然泪下的话:“恳请你们在这里给我留下一块墓地,我百年之后要和战友们在一起。”
这位年轻时将所有热情都奉献在战场上的老英雄,即使被革职转业,但他心中还是时刻铭记着当初一起在战场上保家卫国的战友,铭记着曾经身为一名军人保家卫国的职责,这样的精神怎能不让吾辈感到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