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那里上班已经一个多月没发工资了,没办法我提出了离职,但他现在都没有给我发放工资。跟店长沟通也是一直是回避的态度,所以想让有关部门能够帮我要回我的工资。”今年4月,江西省吉州区人社局劳动保障监察股接到这样一起欠薪投诉。因案件金额较小,该投诉通过委托执法机制迅速移交至用人单位所在的习溪桥街道劳动保障所共同办理。执法人员与工作人员立即上门调查,发现企业因经营困难拒绝支付工资。经过多次普法教育和协调,最终企业负责人与劳动者在劳动保障所调解室达成和解,当场结清了拖欠的2813元工资。
面对非工程领域欠薪案件激增的现状,吉州区人社局积极探索执法效能提升路径,将涉及人数少、金额小的案件委托至基层乡镇、街道办理。今年以来,全区通过这一机制已化解欠薪纠纷9起,为14名劳动者追回工资4.6万元,平均处置周期大幅缩短。为确保执法质量,区人社局同步开展专项培训3次,为20余名基层执法人员系统讲解劳动法规和调解技巧,实现10个镇街委托执法全覆盖。这种“小事不出街道”的处置方式,既缓解了区级执法力量不足的压力,又让劳动者维权更便捷高效。
委托执法机制的成功实践,关键在于把握了“三个度”:在执法速度上,通过简化流程实现快速响应;在处置力度上,坚持普法与执法并重;在服务温度上,注重平衡劳动者权益与企业实际困难。执法人员通过反复沟通,既讲清拖欠工资的法律后果,又理解企业经营困境,最终促成双方互谅互让。这种刚柔并济的执法方式,既维护了法律权威,又体现了社会治理的人性化。通过执法权限下沉,不仅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更构建起多元共治的欠薪治理新格局。乡镇、街道干部熟悉辖区情况,能更快摸清纠纷根源,形成了“区街联动、快速处置”的工作合力。
下一步该局将进一步完善委托执法标准化流程,为劳动者提供高效便捷的维权服务。为优化营商环境和提升群众满意度注入新的动力,真正实现“小机制”服务“大民生”的治理目标。(供稿:吉州区人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