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关于全红婵的大学路,我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地方! 当初保送名单公示时! 暨

关于全红婵的大学路,我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地方! 当初保送名单公示时! 暨大体育学院的安排太实在了!

根据暨南大学官方发布的培养方案,学校为全红婵量身打造“高水平运动员培养计划”,依托国家体教融合示范基地,成立由奥运冠军+教授组成的双导师团队,2023年至今已开展12次训练与课程联动研讨会。 课程设置直击职业需求,不仅有《跳水技术分析》《运动心理学》等专业科目,还特别开设《国际赛事规则解析》双语课程。2024年春季,全红婵参与的“大赛压力管理”课题被纳入省体育局案例库,理论学习与赛场实践实现深度结合。 教学模式灵活创新,采用“训练期线上直播+休赛期集中面授”机制。在世锦赛备赛期间,她通过动作捕捉实验室远程上课,将训练中的207C动作转化为三维数据模型,真正做到“练中学、学中练”。 学分兑换机制更显科学,依据《暨南大学运动员学分管理办法》,她用4项国际赛事成绩置换12个学分,占毕业总学分15%。这种“以赛代修”模式已在全校56名运动员中推广,让赛场拼搏直接转化为学业积累。 从跳台到课堂,暨大的探索为体教融合提供了生动范本。全红婵在保持每日6小时高强度训练的同时,平均绩点达3.6,证明职业体育与高等教育完全可以双向奔赴。当高校用学科优势为运动员铺就“技术+心理+产业”的知识体系,既是对体育人才的全方位培养,更是对“健康中国”战略的有力践行。这样的创新模式,值得更多高校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