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巴基斯坦国内的悲观消极情绪一直很严重,因为前几次印度和巴基斯坦打架,巴基斯坦让印度揍得差点亡国,要不是东方大国出手就很危险了,他们国内政要中的人都认为巴打不过印度。 早年间,印度和巴基斯坦打了好几仗,巴基斯坦好几次都被印度揍得差点亡国。 就说1971年那次,印度支持东巴基斯坦独立,直接导致巴基斯坦被肢解,损失惨重,那时候要不是东方大国在外交上支持巴基斯坦,替他们说话,巴基斯坦的处境会更危险。 从那以后,巴基斯坦国内的政要心里都有个坎儿,觉得自己打不过印度,这种想法慢慢就在民间传开了。 再看看现在的情况,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军事实力差距越来越大。印度军队数量有145万,巴基斯坦只有65万;印度有2229架飞机,巴基斯坦只有1399架。而且印度的装备也比巴基斯坦先进很多,像法国的“阵风”战斗机,性能就比巴基斯坦的F-16强不少。 每次两国一有冲突,印度媒体就大肆宣扬自己的军事实力,巴基斯坦这边就算打了胜仗,也很难扭转大家心里的劣势感。 经济上,巴基斯坦这些年也过得特别艰难,外汇储备就剩29亿美元了,可2025年到期的债务却高达64亿美元,根本还不上。 农业也不行,2024年发了一场大洪水,粮食减产了30%,全国有3300万人缺粮,面粉价格一年就翻了一倍。很多人连饭都吃不上,更别说过上好日子了。 工业也不景气,因为没电,工厂经常停产,失业率越来越高,老百姓日子过得苦,心里自然就悲观。 政治上也不稳定,前总理伊姆兰・汗被罢免后,支持者一直在闹事,政府内部还腐败严重,老百姓对政府越来越不信任,觉得政府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再加上印度在边境时不时搞点小动作,今天炮击一下,明天派个无人机骚扰一下,让巴基斯坦整天神经紧绷,根本没法安心发展经济。 媒体和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众的情绪,巴基斯坦的媒体在报道印巴冲突时,虽然强调国家共识,但长期的冲突报道让大家觉得战争随时可能爆发,心里一直悬着。 教育方面,历史教材里反复讲印巴冲突,让年轻人从小就对印度有敌意,觉得两国永远不可能和平相处。这种教育虽然能增强民族凝聚力,但也加深了对印度的恐惧和悲观。 不过,巴基斯坦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这些年,东方大国一直在帮巴基斯坦,像建了迪阿莫巴沙大坝、默拉直流输电工程,解决了很多人的用电问题。默拉直流输电工程已经为930万家庭提供了稳定的电力,还创造了7000多个就业岗位。 巴基斯坦的老百姓也很感激中国的帮助,很多人都说“中巴友谊万岁”。但是,光靠外部援助也解决不了所有问题,巴基斯坦还得自己想办法发展经济,稳定政局,才能真正改变国内的悲观情绪。 总的来说,巴基斯坦国内的悲观情绪是历史、军事、经济、政治等多种因素造成的,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巴基斯坦得先把自己的经济搞上去,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同时和印度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争端,减少冲突。只有这样,老百姓心里的阴霾才能慢慢散去,国家才能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