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洗三头,命不长久”究竟是怎么回事?究竟哪些时间段洗头是我们应该避免的呢?
01、人洗三头,命不长久?这3个时间点洗头最伤身!
“人洗三头,命不长久”这句话虽然有些夸张,但背后隐藏的健康隐患确实值得警惕,尤其是中老年人更需要注意。
下面3个时间段洗头最容易损耗阳气、加重湿气,长期积累可能会引发多种健康问题:
1、晨起洗头(6:00-8:00)——阳气初生,最怕冷水浇头
清晨是人体阳气刚刚升发的时段,此时洗头如同用冷水“浇灭”体内的小火苗,原因有三:
1.早晨气温较低,冷风或冷水会刺激头皮,容易引发头痛、感冒;
2.清晨6-10点是血压高峰期,冷热刺激可能会导致血压剧烈波动,增加心脑血管意外风险;
3.中医认为,头部为“诸阳之会”,晨起洗头会阻碍阳气生发,导致全天精神萎靡、手脚冰凉。
建议推迟到早餐后洗头,水温控制在40℃左右,吹干发根再出门。
2、出门前半小时洗头——湿发遇风,寒湿直入经络
许多人为了形象,出门前匆匆洗头,但头发还没有干就暴露在外隐患极大。
湿发在冷风中会加速热量流失,风寒从头顶“百会穴”和后颈“风池穴”侵入,轻则头痛、肩颈僵硬,重则诱发面瘫。
此外,湿发对紫外线的吸收量是干发的2-3倍,紫外线会破坏头发角蛋白,导致枯黄分叉,甚至损伤头皮细胞。
如果实在需要出门,建议至少提前1小时洗头,吹至全干后戴透气防晒帽,既护发又护脑。
3、临睡前洗头(22:00后)——湿气入枕,病根暗生
晚上洗头后没有干就睡觉,等于是“裹着湿气入眠”,夜间人体阳气内收,无力驱散湿气,水汽会通过头皮渗入体内,容易引发顽固性头痛、关节冷痛。
更危险的是,潮湿的头发与枕头接触,会滋生大量螨虫和细菌,诱发脂溢性皮炎、过敏性鼻炎。
中医警告,长期湿发入睡还会导致脾虚湿重,出现食欲不振、大便黏腻等问题。
建议睡前2小时洗头,吹到八分干后自然晾干,搭配木梳梳头100下,可以促进气血循环。
02、 洗头注意事项:5个细节守护头皮健康
1、洗发水选择要“对症”
中老年人头皮敏感,应该避免含硅油、强碱性的洗发水。
干性头皮建议选择含山茶籽油的滋养型,油性头皮用无患子成分的控油型,脱发人群可以尝试何首乌提取物固发产品。
2、洗头时长有讲究
全程控制在5-8分钟,预洗1分钟去浮尘,按摩3分钟促循环,冲洗2分钟清残留,时间过长容易导致头皮干燥,诱发瘙痒脱屑。
3、护发素别碰头皮
护发素只需要涂抹发梢以下10厘米(避开头皮),停留2分钟立即冲洗,防止化学物质堵塞毛囊,引发脂溢性皮炎。
4、洗后保暖防着凉
尤其冬季洗头后,用干毛巾包裹头部10分钟再吹风,避免冷热交替刺激血管,体虚者可以围一条薄围巾保护后颈。
5、定期给头皮“减负”
每个月1次用温水+白醋(比例10:1)冲洗头皮,溶解残留油脂和化学物质;每个季度做一次头皮检测,有助于及时发现毛囊萎缩、炎症等问题。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尤其需要注意避免在不适宜的时间洗头,以减少健康隐患。
保持健康是我们享受生活的基础,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更加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合理安排洗头时间,为身体健康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