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健康带回家 关于“早上起来空腹喝水到底好不好”这个问题,确实存在不同的声音。
有人认为空腹喝水能够排毒养颜,对身体有益;也有人担心空腹喝水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功能,那么,真相究竟如何呢?
01、早上起来空腹喝水到底好不好?
其实,答案很明确:喝对了是养生,喝错了反伤身!经过一整夜的代谢,人体会通过呼吸、出汗流失大约450ml水分,血液黏稠度升6%-8%,此时喝200ml温开水(40℃左右),就像给身体按下“启动键”:
1.润肠通便:水分能够软化积存6-8小时的肠道废物,清华大学附属医院研究发现,晨起喝水的人排便速度比不喝的人快40%。
2.保护心血管: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空腹喝温水可以使血液黏稠度在20分钟内下降12%,显著降低心梗风险。
3.激活代谢:水温接近体温时,胃部蠕动速度提升30%,早餐营养吸收率也显著提高。
但要警惕这三大误区:
1.喝冰水:低于25℃的冷水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血管收缩,长期这样下去,容易引发胃痛腹泻。
2.喝过量:超过300ml可能会稀释胃酸,影响早餐消化,特别是胃食管反流患者。
3.猛灌水:大口急饮会增加心脏负担,正确做法是小口含漱,分5-6次咽下。
02、起床后,建议按顺序做好5件事
1、醒来别猛起,床上“醒醒神”
经过一整夜的平躺,血压处于较低状态,突然起身容易引发头晕或者血压波动。
建议睁眼后先仰卧1分钟,双手对搓发热后轻敷双眼,双腿屈膝左右摆动30秒,配合深呼吸3-5次,这套动作能够平稳唤醒心血管系统,降低晨起跌倒的风险。
2、温水润肠道,唤醒“沉睡”的身体
晨起饮用200ml温水,就好像为身体按下“启动键”,温水能够稀释夜间浓缩的血液,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出代谢废物。
胃肠敏感的人可以加2片生姜煮水,糖尿病患者建议用黄瓜片泡水,避免蜂蜜或淡盐水加重负担。
3、轻柔按揉腹,促进“气血循环”
双手交叠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揉腹36圈,力度就和抚触婴儿一样轻柔,这个方法可以加速肠鸣音活跃度,改善顽固性便秘。
临床数据显示,持续揉腹3个月的中老年人,排便规律性提升60%,腹胀发生率下降45%。
4、叩齿吞津液,滋养“五脏六腑”
“叩齿吞津”是中医传统的养生方法,早上起床后,我们可以上下牙轻叩36次固护肾气,舌尖绕齿龈搅动生津后分三口咽下。
唾液中的溶菌酶和表皮生长因子能够修复胃黏膜,改善口干口苦,长期坚持练习的人,口腔溃疡复发率降低50%,餐后消化效率显著提高。
5、适当做拉伸,舒展“筋骨经络”
最后一步是做一些简单的拉伸运动,比如伸懒腰、转动颈椎、活动关节等。这些运动可以帮助我们舒展筋骨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让身体充满活力。适当的拉伸还可以缓解早晨起床后的僵硬感,让我们的身体更加灵活自如,注意骨质疏松者应该避免弯腰,可以用平躺抬腿替代。
中老年人养生应该遵循“身体时钟”,与其被谣言牵动焦虑,不如掌握科学方法。
从明早开始,放下对“空腹喝水”的过度纠结,用5个步骤唤醒身体,健康从来都是细节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