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痴呆症来之前,睡觉就有信号?医生提醒:晚上出现这3个症状要当心。病人白天看起来一

痴呆症来之前,睡觉就有信号?医生提醒:晚上出现这3个症状要当心。

病人白天看起来一切正常,偶尔会忘记买菜要带钱包,但家人都以为是年纪大导致的健忘,也没当回事。可到了晚上,她的表现让人开始担忧。半夜她总是突然起床,有时在房间里转来转去,嘴里嘟囔着“家里这么乱,爸妈回来会骂我。”家人劝她回床上睡,她却像没听到似的,坚持“回老家找爸妈”。

医生解释,这种情况在痴呆症早期很常见,患者的定向能力和认知功能会在夜间显著减弱,由于环境黑暗、脑部功能减退,他们很容易混淆时间和空间。

如果家人没有注意到这些夜间变化,可能会错失及早干预的机会。那么,痴呆症患者的夜间表现,还有哪些你未曾留意的细节?痴呆症的“警报”到底该怎么发现?

01、夜间定向障碍:熟悉的家也会“迷路”

患者为何晚上更容易迷失方向

痴呆症早期患者的定向能力会逐渐减弱,尤其是在晚上。白天他们或许还能分清卧室、厨房这些地方,但到了晚上,由于光线昏暗,大脑的认知功能进入疲惫状态,加上环境不够清晰,他们就容易迷失方向。

大脑的感知能力减弱是主因

科学研究表明,夜间患者的大脑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能力比白天要低得多。黑暗会让认知受损的大脑变得更加混乱。这种情况在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阶段尤为突出,因为患者的大脑记忆区域和视觉感知区域退化较快。

定向障碍的常见表现

有些患者可能会在夜间起床找不到回卧室的路,甚至站在客厅里茫然四顾。有的则会把熟悉的家认成陌生的地方,试图“出门”寻找自己的老家。这种迷失方向的表现,往往会让家属感到困惑和担忧。

02、夜间情绪波动:焦虑和烦躁总是夜晚来袭

为何患者晚上情绪更容易失控

对于痴呆症患者来说,夜晚是一个“危险时间”。白天他们的情绪或许还能被日常活动分散注意力,但到了夜晚疲劳感累积,大脑调节情绪的能力变弱,焦虑和烦躁就更容易显现出来。这是痴呆症晚期患者中最常见的表现之一。

情绪调节区域的退化是关键

大脑中负责情绪调节的杏仁体和前额叶皮层,在痴呆症患者身上退化得尤为明显。这些区域的功能下降,会导致患者在面对小事时也无法自我控制情绪,尤其是在夜晚,外界的刺激减少,他们的情绪波动会更明显。

03、夜间睡眠障碍:入睡难、醒得多、白天累

睡眠问题是痴呆症患者的“标配”

睡眠障碍是痴呆症患者夜间最常见的问题之一。研究显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超过一半的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这种问题不仅影响患者夜间的休息质量,还会让他们白天变得更加疲惫,从而进一步加剧病情。

昼夜节律紊乱是罪魁祸首

痴呆症患者的昼夜节律调节机制往往出现问题,这是由大脑中负责生物钟的视交叉上核功能退化导致的。他们的身体难以感知正常的昼夜变化,因此晚上难以入睡,白天却容易嗜睡,睡眠模式变得极为混乱。

睡眠障碍的表现形式

常见的睡眠问题包括入睡困难、夜间频繁醒来以及早晨醒得过早。有些患者即使入睡了,也可能会突然醒来并表现出不安,比如不停地起身走动或喃喃自语。他们的睡眠断断续续,导致无法进入深度睡眠。这种状况会让他们白天显得极度疲惫,而疲惫又进一步影响了他们的大脑功能,形成恶性循环。

痴呆症并非一朝一夕的病,而是一点点在生活中表现出来。晚上睡觉时,往往是它露出蛛丝马迹的时候。如果你身边有老人经常表现出以上三种情况,可能需要多留意了,尤其是这些症状在晚上会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