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餐桌越来越丰富,但高血脂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很多中老年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餐桌越来越丰富,但高血脂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很多中老年人像张阿姨一样,平时注意饮食,却依然面临血脂升高的风险。

那么,哪些食物是“胆固醇大户”?我们又应该如何调整饮食,避免血脂升高呢?

01、研究发现:“坏胆固醇”控制在这个数最佳!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常常被称作“坏胆固醇”,对血管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然而,关于其最佳控制水平一直存在争议,近日,一项涵盖380万人的大型研究为我们提供了重要参考。

研究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胡盛寿院士团队主导,结果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研究显示,不同人群的理想“坏胆固醇”水平各不相同。对于没有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人群,将指标控制在3.05mmol/L左右,心血管死亡风险最低;存在三高、吸烟等风险因素但尚未发病者,应该控制在2.75mmol/L;而已经确诊的患者,则应该降至1.45mmol/L。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坏胆固醇”越低越好,过低水平可能与身体虚弱和慢性疾病有关,具体机制仍然需要深入研究。

同样,“好胆固醇”也非越高越好,医生建议的“好胆固醇”标准为40~60mg/dl。

02、不想血脂升高,少吃4种食物

人体内的胆固醇虽然有70%~80%由肝脏合成,但饮食摄入的胆固醇也占到20~30%,这说明,选择正确的食物也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这4种食物,堪称胆固醇“直线上升”的元凶,真的应该少吃:

1、动物脑

动物脑是胆固醇含量极高的食物,以猪脑和牛脑为例,每100克猪脑中胆固醇含量高达2571毫克,牛脑也达到了2447毫克。

这些数据清晰地表明,动物脑是胆固醇的“重灾区”,减少摄入对控制胆固醇水平十分关键。

2、老火汤

在广东等地,老火汤深受喜爱,但长时间炖煮的汤中,嘌呤和胆固醇含量会显著上升。

尽管传统认为炖煮时间越长营养价值越高,但实际上,这对健康并不利。

3、动物内脏

肝脏、腰子、大肠等内脏食物,虽然美味,但胆固醇含量同样不容忽视。

例如,100克猪肝中含有大约1017毫克的胆固醇,鸡肝则为476毫克。

4、干制海产品

海产品本身胆固醇含量就不低,而在晒干过程中,胆固醇含量会进一步上升3~4倍。

03、刚查出血脂高又不想吃药?不妨先从3件事做起!

近年来,我国居民高胆固醇患病率持续攀升,已经成为全球胆固醇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面对这一健康挑战,除了药物治疗外,生活方式的调整同样重要。

特别是对于还没有出现冠心病、脑卒中及动脉硬化疾病的人群,通过下面这3方面的努力,或许能让血脂逐渐恢复正常。

1、远离烟草

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对血管健康构成极大威胁,显著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对于胆固醇已经过高的人来说,戒烟刻不容缓。

2、饮食调节

日常饮食中应该减少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比如动物内脏、动物脑等,同时增加蔬果、脱脂牛奶、粗粮等健康食品的摄入。而在肉类选择上,应该以瘦肉为主,避免肥腻的肉类。

3、坚持运动

运动能够加快体内血液循环,促进多余脂肪的消耗,建议每周进行至少5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的运动。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方法在年龄小于50岁的人群中效果更为显著。

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下降,这些方法可能效果甚微,老年人一旦发现胆固醇水平过高,应该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

高血脂不仅仅是吃肉多导致的,一些看似健康的食物也可能含有高胆固醇,我们要警惕这些“隐藏高手”,调整饮食结构,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