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心理学家:内心阴暗的人,往往爱说这3句话,不值得深交在我们的生活中,会遇到形形色

心理学家:内心阴暗的人,往往爱说这3句话,不值得深交在我们的生活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些人如阳光般温暖,能给我们带来正能量和积极的影响;而有些人则如同隐藏在阴影中的鬼魅,内心阴暗,他们的言行往往会给周围的人带来困扰和伤害。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内心阴暗的人,往往爱说这3句话,不值得深交。

第一句话:“我早就知道会这样,你们就是不听我的。”

表面上看,这似乎只是一种事后的抱怨,但背后却隐藏着他们强烈的控制欲和幸灾乐祸的心理。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类人有着较强的自我中心倾向,而且,他们说这话时,内心往往带着幸灾乐祸的情绪,

看到别人遭遇挫折或失败,他们不仅没有同情和帮助,反而暗自高兴,觉得自己的“先见之明”得到了验证。

这种心态反映出他们缺乏同理心,无法真正关心他人的感受,

根据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来看,处于自我中心阶段的个体,往往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认为自己的观点和判断是绝对正确的。

内心阴暗的人就停留在这种类似的心理状态,他们过度高估自己的能力和预见力,渴望在各种情境中占据主导地位。

当事情的发展不如他们所愿时,他们不会反思自己,而是通过指责他人来维护自己的“正确性”。

以电影《无间道》中的刘建明为例,他在警队中为了掩盖自己的黑帮卧底身份,

时常在事情出现问题时,对同事说出类似“我早就知道会这样,你们就是不听我的”的话。

他并不是真的有先见之明,而是通过这种方式来推卸责任,同时在内心暗自得意,看同事们陷入困境。

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团队的信任,也让周围的人逐渐对他产生防备和疏离。

第二句话:“他有什么好的,还不是靠关系/运气。”

嫉妒是一种复杂的情绪,它源于对他人拥有自己想要却得不到的东西的不满和怨恨。

当看到别人取得成功时,内心阴暗的人不是去欣赏和学习,而是试图贬低对方的成就,将其归结为外部因素,

如:关系或运气,这种消极的归因方式,是他们为了维护自己脆弱的自尊心而下意识逃避的选择。

根据社会比较理论指出,人们会不自觉地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以评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内心阴暗的人在比较中往往无法接受自己不如别人的事实,于是通过歪曲事实来平衡自己的心理。

他们不愿意承认别人的努力和才华,认为只有通过不正当手段才能取得成功,这种想法往往反映出他们内心的狭隘和扭曲。

就像我朋友的同事阿坤和舒杰,他们是同批进入公司的同事,阿坤工作努力,业绩突出,不过半年就得到了老板的赏识成功晋升。

舒杰却心生嫉妒,到处跟人说:“阿坤有什么好的,还不是靠跟领导关系好才升职的。”

实际上,阿坤平时工作兢兢业业,经常加班加点,为公司做出了很多贡献。

舒杰的恶意污蔑也成为了他失去工作的导火索,最后被老板开除,惨遭失业。

第三句话:“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

看似是关心和善意的表达,但从内心阴暗的人口中说出,往往是一种情感操控的手段。

这类人习惯以“为你好”为借口,将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强加给别人,而不顾及对方的感受和需求。

这其实是一种心理控制行为,他们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对他人的掌控权,满足自己的支配欲。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投射性认同”的表现,

投射性认同是指个体将自己的内心想法和情感投射到他人身上,然后通过控制他人来验证自己的投射。

内心阴暗的人将自己认为“好”的标准强加给别人,让对方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从而获得一种虚假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在电视剧《都挺好》中,苏母对苏明玉的种种“为你好”的行为,就是典型的情感操控,

为了儿子的前途,苏母牺牲了苏明玉的学习机会,还美其名曰“这都是为了你好,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

她的这种行为并非真正为了苏明玉的幸福,更多的是为了满足自己重男轻女的观念和控制女儿的欲望。

生活中一定要甄别身边的人的品行和性格,多与积极向上、真诚善良的人交往,共同追求美好的生活,让自己的内心充满阳光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