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一次,苏联海军的K-19号核潜艇,到挪威海域进行侦察时。潜艇的核反应堆舱突然响起

一次,苏联海军的K-19号核潜艇,到挪威海域进行侦察时。潜艇的核反应堆舱突然响起了刺耳的警报,反应堆温度不断上升,密封装置破裂,反应堆内部的压力一下子超过了200个大气压。艇长知道消息后,却下令封锁消息,继续向挪威的军事基地驶去。 K-19号核潜艇,自建成以来,可谓是事故不断,以至于水手们给它起了一个晦气的外号“广岛号”。当时核潜艇正在北冰洋茯苓进行训练。正当艇员们欢呼这次没有出事故,可以安全返航的时候。艇长却收到消息,让核潜艇掉头向西,潜进北冰洋海域,到挪威的伊马印岛海军基地附近,进行侦察活动。 只身闯龙潭,这对K-19号核潜艇来说,还是首次。艇长特地选择了凌晨时分,进入到挪威海域。接着迅速让核潜艇下降深度,在200米左右的深度航行。这一下潜,成功地躲避了挪威设置在附近海域的反潜雷达的检测。 大家以为一切顺利,可以睡个好觉的时候,核反应堆舱室的警报器却响了。核反应堆的冷却系统出现了问题。正当维修人员赶去查看情况的时候,更坏的消息传来,核反应堆的温度正在不断地上升,同时核反应堆的密封装置已经破裂。 维修人员在舱室外测得室内的压力已经超过了两百个大气压,他们不敢擅自进入核反应堆中去维修。一个又一个坏消息传到艇长扎特耶夫耳中。他不仅冒出一阵阵的冷汗,要知道,这种事故一旦没有处理好的话,那么全部人都将葬身鱼腹。 脑子一片空白的扎特耶夫,很快就让自己冷静了下来。他下令,原计划不变,潜艇继续以当前的深度,向80海里之外的目标海域驶去。同时为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扎特耶夫把这个消息封锁了,只让少数人知道。 然后他赶紧从各个舱室,调来了维修人员,让他们尽快摸清楚情况,尽快维修。可是维修还没有什么头绪,更坏的消息就传来了。核反应堆内部的主副两台离心泵,出现故障,停止了运转。超过800度的放射性水蒸气喷射而出。不一会,就布满了整个舱室,随后又通过管道,留到了其他舱室。无疑,这给维修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 很快,核反应堆舱室的高温,演变成了局部的火灾。核燃料在高温的作用下,开始熔化。这个时候舱室内的温度,已经超过了1000度。两座核反应堆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毁灭性的爆炸。 反应堆一旦爆炸,势必会引发潜艇内三枚“萨克”潜对地弹道核导弹的爆炸。三枚核导弹的爆炸威力,可是当年广岛遭到的原子弹爆炸威力的上百倍。如此大规模的核爆炸,不仅仅会对周围的海域造成污染,更加严重的是,挪威可能会认为自己遭到了核打击,势必会引发核战争。 严重的后果在扎特耶夫脑中回响着,他必须立即拿出解决的办法。要么向附近的挪威海军发出求救信号,要么下令弃艇,让艇员乘坐小艇逃生,或者冒着危险,拼力一搏,没准可以抢修成功,危机也迎刃而解。 于是扎特耶夫最后决定:抓紧修复,做到艇毁人亡,艇毁人亡。他将全体艇员召集了起来,把这个消息告诉大家,表示一定要齐心协力抢修好核反应堆。 老机械师科济列夫提出,第一步就是想办法冷却放射源。经过一番商谈,艇长决定从鱼雷发射管中,割下一根皮管。用这根皮管将备用水舱中的饮用水引到核反应堆中去,进行制冷。 扎特耶夫不顾危险,决定第一个上阵。经过大家一个多小时的制冷,核反应堆舱室里面的温度,终于得到了控制,降到了正常的温度范围。排险成功之后,扎特耶夫当即发出求救信号。苏海军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这艘刚刚下水不久的核潜艇,拖回港口。 回去之后,在港口等待多时的工程师, 立即对核潜艇进行检修。很快事故原因就被发现,原来是核反应堆中的主循环回路中,有一个焊点不牢,出现了泄露,由此造成了整个循环回路发生了核泄漏故障,同时造成了循环泵故障。 K-19号核潜艇,在此之后,又发生了多次故障。后来服役了三十多年,命运曲折的K-19号核潜艇准备退役的时候,临了还发生了一次核反应堆故障。好在此次事故得到了迅速的控制,这才没有发生核泄漏。 退役之后的K-19号核潜艇,被苏海军拆掉了里面的两座核反应堆、以及所有的武器、电子设备。被拖到了科拉半岛的“潜艇坟场”中,最后,这艘命运多舛的核潜艇,被一个富商买了回去,用做展览。 K-19号核潜艇,之所以自建成以后就事故频发,并不是运气不好。而是苏海军为了和美海军竞争,当时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已经投入使用。苏海军为了减少被动,人为了加快了K-19的建造工作,缩短了工期,在没有经过仔细的技术论证和严密的安全检查的情况下,就仓促下水,由此埋下了事故频发的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