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解放军赴缅甸作战,连长发现寺庙里有可疑人员,可在缅甸寺庙不能随便闯入,这可把连长急坏了,此事竟一直被上报到了北京。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与缅甸作为友好邻国,双方有着2253公里的共同边界,可是由于各种原因,其中的700多公里的地段长期没能得到勘定。 1956年开始,双方开始商量勘定未定界的地段,前后历经四年时间,双方最终在1960年的时候,成功的勘定完毕,并由此形成了协议。 可是协议签订之后,缅甸在边境地区进行立碑定界的时候,却不断遭到盘踞在金三角地区的,李弥残部的袭扰。 当时盘踞在金三角一带的李弥残部,还有八千多人,他们被编成了5个军、15个师,而且还有台北空降下来的大量美械,可谓是装备精良,没有什么大规模作战经验的缅甸军队,根本不是李弥残部的对手。 更加严重的是,在听说缅甸正在重新勘定边界,台北还在当年的7月,向金三角地区空投了一支400人的特种作战部队。 自知不是对手的缅甸,便只好借着这次勘定边界的机会,去到北京,希望中国可以派出若干部队,进入金三角地区,和缅甸军队一起共同打击李弥残部。 很快,两国就军方就共同成立了一个“警卫问题专门小组”,开始研究具体的作战方案。双方都过协商,最终缅甸同意解放军在30号界桩至62号界桩之间地段进入缅甸,并且可以在缅甸边境地区纵深20公里。 解放军为了避免越界,特意在地图上把纵深20公里的终点处,用红笔画了一条线出来,并下放到各作战部队,严令各部队不能越过这条“红线”。 根据作战方案,双方的部队共同出击,解放军由北向南迅速出击,而缅甸军队则在南面设置防线,阻截南逃之敌。 解放军方面的具体作战任务,由云南军区的部队进行具体执行,很快,云南军区就从各部队中,精心挑选了5个团又1个营的精锐兵力组成一线作战部队。 11月22日,各参战部队兵分11路,以快速机动的方式隐蔽穿过边界线,他们的作战目标是,先拔除敌人靠近云南一侧的22个据点。 凌晨五点钟,战士们奔袭到了曼俄乃据点,但是发现据点内的敌人早已经逃跑,指挥员断定敌人极有可能是向孟马方向逃窜,便立即改变了原来的追击计划,留在一支小分队在当地继续搜索后,指挥4个连分头向孟马方向追击。 果然,在追出十公里左右的距离后,作战部队就和敌人的后卫部队遭遇,双方立即接火。 边防第9团7连的战士金静瑞在被敌5师师长李泰打伤的情况下,强忍伤痛,猛冲上去将李泰击毙,经过解放军的连续追击,曼俄乃据点中的敌人被全部歼灭。 23日,解放军又以两个团又一个营的兵力,继续向着纵深地区的敌人据点开进。这是解放军首次如此大规模的在东南亚地区进行异国作战。 异国作战不同于国内作战,异国作战中,解放军的一举一动都会被世界的目光关注,所以早在出发之前,各部队就接到命令:在作战过程中,必须考虑国家关系和当地风俗。要把此战当做一场外交仗去打。 这也导致了各部队在追击过程中,遇到了不少棘手的问题,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第8团5连在围歼逃入缅甸寺庙的敌人时遇到的问题。 当时一股十余人的残敌正拼命的向南逃窜,5连的战士紧追不舍,黄昏的时候,残敌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逃入了一处村寨之中,一下子就不见了人影。 5连的张连长带着战士们进入村庄,发现当地的村民早已经逃向了他处,搜查之中,一个战士发现村寨右边山坡上有一座寺庙里,有人四处探望,行迹十分可疑。 张连长立即让1排包围了寺庙,然而当战士们请求进去搜查的时候,张连长却制止了这一请求。 因为在缅甸百姓的眼中,寺庙是非常神圣的地方,不能随意闯入,要是5连就这样贸然闯进去,势必会在当地百姓中产生不好的影响。 那该怎么办呢?敌人逃进里面去,总不可能不追击吧?事关重大,张连长深知自己难以做主,但是在毫无凭据的情况下,向上级汇报的话,没准会搞乌龙。 思来想去,张连长决定先假意撤退,然后在远处潜伏侦察。 很快,5连就撤退到了不远处的一片凤尾林中,一切安静下来之后,寺庙东墙上露出一个人头来,此人张望了一番之后,见没有情况,便翻墙出来,撒腿就窜入了凤尾林中,这下就一头撞到了5连战士身上。 战士们当即扑了上去,把这个秃头秃脑的家伙抓住,经过一番审问,张连长这才知道,此人竟是个假和尚,他们追击的残敌,也悉数逃进了寺庙之中。 掌握了真实情况后,张连长立即用电台向上报告,这个情况一直传到了北京,最后北京拍板同意进入。张连长这才带着两个班的战士进入寺庙,在那个假和尚的指认下,十个临时剃头披着袈裟的假和尚被一网打尽。 而寺庙里面的主持和真和尚这些假和尚被抓,个个万分感激,连声感谢,还要请张连长他们喝茶,临走之前,张连长留下了50个半开(缅甸货币),作为战斗中损坏门窗的赔偿。 两个月的时间里,解放军一边进山清剿残敌,共歼敌457人,一边帮缅甸百姓重建家园,缅甸百姓大多信佛,他们便将这些解放军称之为“菩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