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31年,吉林大地主戴凤龄过完60大寿,他却变卖全部家产,买了几百条枪,带领全

1931年,吉林大地主戴凤龄过完60大寿,他却变卖全部家产,买了几百条枪,带领全家57口人投身抗战,14年后,家族成员仅剩3口人,其余全部牺牲。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戴凤龄,一个拥有上千亩良田的东北大地主,与人们印象中欺压百姓、鱼肉乡里的地主老财不同,他乐善好施,在当地口碑极佳。   他待人和善,从不苛待雇工,还经常接济贫困的村民,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像一颗定心丸,给周围的人带来一丝慰藉。   谁能想到,这样一个看似与世无争的乡绅,最终会走上抗日救国的道路,并为此付出一切?   时间回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铁蹄踏进东北,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看到日军干的那些坏事,戴凤龄心里受到了很大冲击,他明白国家遇到困难,每个人都有责任,不能再袖手旁观。   当时恰逢戴凤龄六十大寿,亲朋好友都来祝寿,其中就包括他的好友王德林,王德林曾是土匪出身,后改邪归正,走上了抗日之路,两人在寿宴上谈及国事,戴凤龄毫不犹豫地表示,愿意倾尽所有支援抗日。   戴凤龄说到做到,他变卖了所有家产,包括土地、牲口、布匹,换购了大量枪支弹药,他凭借在当地的人脉,很快组织起两百多位充满激情的年轻人,更令人感动的是,他召开了家庭会议,带领全家五十七口人加入了王德林的抗日队伍。   戴凤龄被任命为第五营营长,在他的带领下,这支队伍屡立战功,收复了不少失地,成了日军的心腹大患。   日军的报复接踵而至,他们对戴凤龄的队伍展开了疯狂的搜捕,并焚烧了他的家园。   1933年,日军发起大规模进攻,王德林的部队不得不退到苏联那边去,王德林建议戴凤龄一起撤退,但戴凤龄没答应,他说自己是中国人,要留在自己的土地上战斗到底。   戴凤龄带领的队伍后来加入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五部队,在艰苦的战斗中,他接连失去了四个儿子,他化悲痛为动力,继续奋力拼搏。   1937年,为了筹集粮款,戴凤龄再次回到家乡,他不幸被内鬼出卖,结果落到了日本兵手里,日军对他施以酷刑,妄图获取情报,但戴凤龄宁死不屈,最终壮烈牺牲。   在随后的战斗中,他的其他儿子也相继战死沙场,到抗战胜利时,这个曾经五十七口人的大家族,只剩下两个女性和一个年幼的孙子。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无数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尊严,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他们中有工人、农民、学生、商人,也有像戴凤龄这样的地主乡绅,他们来自不同的阶层,有着不同的背景,但都有着同样的爱国之心,他们用行动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戴凤龄的精神,激励我们不断向前,他的事迹将永远留在我们民族的历史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