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69年李先念访问阿尔巴尼亚时,曾提出一个问题:阿尔巴尼亚拿中国那么多东西,打

1969年李先念访问阿尔巴尼亚时,曾提出一个问题:阿尔巴尼亚拿中国那么多东西,打算什么时候还?阿方部长会议主席谢胡竟表示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还”的问题。那次会谈谢胡同李先念谈了六个多小时,内容全部是“要东西”。   阿尔巴尼亚坐落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西部,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阿尔巴尼亚北部与黑山和塞尔维亚接壤,东北与北马其顿相邻,南部与希腊毗邻,西部则面临亚得里亚海,隔奥特朗托海峡与意大利遥遥相对。阿尔巴尼亚因其壮丽的山脉和勇敢的历史,被称为“山鹰之国”。   地拉那,作为阿尔巴尼亚的首都和最大城市,是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这座城市不仅是政府机构的所在地,也是阿尔巴尼亚文化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心脏地带。近年来,地拉那经历了快速的现代化和城市扩张,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都市环境,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投资者。   在经济方面,阿尔巴尼亚虽然工业基础薄弱,工业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但近年来,该国经济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农业仍然是国内重要的经济支柱,约半数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农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达到五分之一。阿尔巴尼亚的农业主要是自给自足型,生产的大部分农产品供应国内市场。   尽管工业发展缓慢,阿尔巴尼亚的一些传统产业,如纺织和鞋类制造,依然保持一定的生产规模。此外,阿尔巴尼亚富含的矿产资源和石油也为国家的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尽管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   阿尔巴尼亚的国际关系方面,虽然地理上靠近欧洲核心区域,但由于历史和政治原因,阿尔巴尼亚曾一度与外界隔绝。   回顾20世纪60年代,中国与阿尔巴尼亚结成了紧密的友好关系。在阿尔巴尼亚四面树敌之际,中国向这个巴尔干半岛上的社会主义小国伸出了援手。1961年至1969年间,中国向阿尔巴尼亚提供了数额高达15.5亿元人民币的无息贷款,以及2100万美元的自由外汇,力所能及地帮助阿方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   除了资金援助,中国还与阿尔巴尼亚签订贸易协定,向其提供经济建设和民生急需的各种物资。   军事援助是中阿合作的另一重要方面。自1961年下半年起,中国开始向阿尔巴尼亚运送武器装备,帮助其发展军事工业,增强防务能力。在60年代,中国向阿方提供的军事援助约为15.4亿元人民币,修建了一大批军工项目。

军援均属无偿援助,体现了中国对阿尔巴尼亚的友好情谊。尽管当时中国自身的国防建设任务繁重,条件也十分困难,但还是尽了最大努力来满足阿方的需求。   遗憾的是,后来中阿关系出现了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阿尔巴尼亚对中国的援助似乎产生了过度依赖和不切实际的期望,提出的要求越来越多。而当中方难以完全满足时,阿方便流露出明显的不满情绪,甚至采取过激言行。

1969年李先念访问阿尔巴尼亚期间,曾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阿尔巴尼亚拿中国那么多东西,打算什么时候还?"面对这一质疑,阿方部长会议主席谢胡竟表示根本就没考虑过"还"的问题。谢胡在那次长达6小时的会谈中,谈的内容几乎全是"要东西"。   中阿两国在60年代结下的深厚友谊,曾经让双方都受益匪浅。然而,当一方长期付出而另一方习惯接受时,健康平等的关系就难以长久维系。援助问题逐渐成为中阿关系的一大症结,也为后来双边关系的恶化埋下隐患。   随着中国对阿尔巴尼亚援助的深入,阿方对援助物资的使用和提出的要求,渐渐偏离了正常轨道。中国援助的高标号水泥,被阿方大量用于建造纪念碑和碉堡。创下了世界人均碉堡最多的记录。援助物资的滥用,不仅浪费了宝贵资源,也引起了中方的不满和质疑。   李先念回到北京后,向毛主席汇报了访阿情况。他对阿尔巴尼亚提出的过分要求和不友好态度表示强烈不满,担心中阿关系的前景堪忧。毛主席听后非常不悦,认为再这样下去,中阿友谊恐怕难以为继。李先念和一些中共高层领导由此对阿尔巴尼亚产生了戒心,于是开始适当调整对阿政策,不再一味迁就和惯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