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第35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GW-ICC 2024)暨亚洲心脏大会(AHS 202

第35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GW-ICC 2024)暨亚洲心脏大会(AHS 2024)于2024年11月4日-10日在北京隆重召开。作为我国首个以开放姿态向广大医生普及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的平台,本届大会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心脏病学专家,一同交流与学习心血管病学最新进展与知识,探讨与分享前沿创新理念与技术,推进心血管疾病领域高质量发展。

一、当冠心病遇上糖尿病,斑块负担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倍增

在我国,冠心病患者数量达到1139万,其中约33%至54%的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2,3,构成了庞大的患者群体。在冠心病与糖尿病共存的情况下,血糖水平与脂质代谢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高血糖状态可直接加剧脂质的氧化应激反应,影响内皮功能障碍、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与复杂性以及斑块负担,从而加剧心血管病变的风险。同时,在血脂异常的背景下,高血糖状态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此外,胆固醇水平升高,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升高,亦是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冠心病与糖尿病互为不良的推动因素,即便在未确诊为糖尿病的情况下,冠心病患者亦常表现出多种糖代谢异常,这些异常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及疾病负担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担更重、动脉粥样硬化体积更大、冠状动脉管腔直径更小,冠心病的发病率更高。研究显示,血糖紊乱程度越严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风险越大,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每增加1%,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将增加11%-16%4。全球45个国家/地区多种族登记研究显示,糖尿病是冠心病患者长期不良心血管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显著增加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或中风的风险28%6。且与无糖尿病人群相比,糖尿病使CVD发生时间早10~12年,更需重视早期干。

冠心病与糖尿病的共存导致了一种更为复杂的病理状态,不仅显著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负担,还显著提升了ASCVD的风险。研究表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MACE风险及长期病死率显著增加8,9,因此迫切需要有效的治疗策略。

二、早筛早治,冠心病合并T2DM患者,管理新思路。

对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如能在疾病的早期识别并有效地控制危险因素,可进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个体动脉粥样硬化的直接标志物,反映了特定个体所有危险因素综合起来的终生影响,识别斑块的存在及特征对疾病的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尤为重要。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筛查有多种,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ICA)是目前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而推荐合理的影像学检测方法是进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筛查的重要原则。斑块进展是早期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发展成急性缺血事件的关键中间环节,若发生斑块逆转则斑块体积减小,斑块负荷降低,将有助于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LDL‐C在动脉壁内的沉积,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始动环节。沉积在动脉内皮下的LDL‐C,被巨噬细胞吞噬形成泡沫细胞,泡沫细胞累积形成脂质条纹并逐渐演变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0。年龄和LDL-C对斑块的影响存在相互作用,生命早期暴露于高LDL-C对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影响比后期暴露更显著,尽早干预LDL-C等危险因素,可消退斑块,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11。研究表明,无论糖尿病患者是否合并ASCVD,LDL-C每降低1.0mmol/L,全因死亡率可按比例降低9%,主要血管事件按比例显著降低21%。

除斑块筛查并及时给予降脂治疗外,《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专家共识》指出,无论是否有糖尿病典型症状,都应该对所有冠心病患者进行糖尿病筛查,首选空腹HbA1C,必要时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HbA1C平均值与大血管的发生率密切相关,HbA1C每下降1%,患者卒中降低12%,心肌梗塞下降14%,心衰下降16%,周围血管病变所致截肢或死亡降低43%14。研究表明,早期良好血糖控制对于糖尿病患者具有明确的微血管和大血管获益,可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显著延长患者寿命。

三、糖脂共管全面降低

冠心病合并T2DM患者的ASCVD风险

临床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管理策略仍在不断探索,此类患者治疗的核心目的是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改善长期预后,针对其疾病特征,必须实施综合管理策略,全面控制血糖、血脂等各项指标。

在降脂方面,《中国血脂管理指南推荐(2023)》18将糖尿病合并ASCVD患者的降脂治疗目标定为LDL-C水平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