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一个年仅12岁的中国女孩在光天化日下被美军开车撞到,结果美军仅仅拿了几十美元作为赔偿,面对这笔少得可怜的赔偿,女孩的父亲无可奈何,这是另一位美国士兵看不下去了.....
(信源:《他是第一位美籍中共党员,蒙冤入狱大起大落却初心不变》——共产党员网)
1945年世界从二战的硝烟中喘息初生,冷战的铁幕却悄然落下,这一年,在中国昆明,一个美国大兵的吉普车碾碎了一个12岁女孩的生命,也碾碎了一个美国青年的“美国梦”。
这起看似普通的交通事故,却成为撬动个人命运和国家战略的支点,在历史的洪流中激起层层涟漪。
1945年的昆明,一些美军士兵滞留于此,他们可以说是在当地胡作非为,国民党灯更是不敢管自己的主子。
九月的一天,美军士兵驾驶吉普车在街头横冲直撞,撞倒了正在家门口踢毽子的李木仙,年轻的鲜活生命突然离去,留给家人的只有无尽的悲伤,让人倍感失望的是,美军那个负责赔偿损失的单位对这起事件的应对方式。
他们草草“评估”后只赔偿了李木仙家人26美元,理由竟是小女孩不能赚钱,丧葬费用也不高。
这种冷冰冰的逻辑,根本不把生命当回事,简直是在践踏人性,李木仙的爸爸最后只拿到6美元,剩下的20美元在中间环节都被扣下了。
这微不足道的数字映射出战后中国社会的无奈与黑暗:外强横行,政府腐败,百姓无力反抗。
李敦白,一个追求正义的美国青年,作为美军翻译来到了中国,李木仙首次涉猎的这个案件,不仅成了他的开山之作,更是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26美元一条人命的代价,这深深地震撼了李敦白,他试图与赔偿官理论,试图帮助李木仙的父亲追回被贪污的钱,但都无济于事。
他开始反思:一个大兵为何可以如此漠视生命?国民政府为何如此软弱?人民为何如此麻木?李敦白在美国的经历,让他对社会的不公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积极参与了为非裔美国人争取权益和推动劳工权益的运动,还加入了美国共产党。
来到中国后他阅读了斯诺和马海德的著作,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共产主义的理想,深深地吸引了他。
李木仙的事情,促使他心态发生了变化,他看明白了,这片土地要大变样,还得靠共产党,这样才能让咱老百姓看到希望。
1944年中国战区的盟军顾问魏德迈向美国政府呈递了一份报告,指出当时国民党政府表现不佳,认为美国有必要介入中国内战,以保护其在远东的利益。
这一战略预警并未引起美国重视,二战落幕之后,美国主要把精力放在了欧洲,对于亚洲这边,他们的原则是尽量别添乱。
蒋介石一心发动内战,在美国人眼中成了麻烦制造者。美国似乎希望中国能保持类似过去民国时期的角色,即作为原材料供应地和消费市场,在全球体系中扮演较低的位置。
这与中国追求独立和现代化的革命道路有所冲突,内战爆发后,美国对国民党进行了经济援助,并一度相信蒋介石“三个月消灭共产党”的豪言壮语。
国民党军连连败退,美国开始怀疑援助是否成了“无底洞”,一些美国官员也鼓吹加大援助,甚至建议派麦克阿瑟指挥作战。
1948年柏林危机来了,苏联把西柏林给封锁了,美苏之间的对抗也就更激烈了,这转移了美国的注意力,对国民党的援助也随之减少。
柏林危机期间,解放军发动了辽沈战役,三大战役拉开序幕,美国的注意力被欧洲牢牢吸引,错失了干预中国局势的时机。
美国对中国共产党力量的崛起和国民党政权的腐败都做出了严重的误判,这最终导致了美国在远东战略上的失败,也深刻地影响了冷战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