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了!南京,一女子在废品站发现已故科学家手稿,不忍心看它们蒙尘花60元买下!谁料,神通广大的网友抽丝剥茧,确定了科学家的身份!这些手稿的主人,正是我国上个世纪抗血吸虫病专家王锐!网友:致敬为国默默付出的所有科学家! 谁能想到,一位科学家的珍贵手稿和实验记录竟然会出现在废品收购站,又是怎样的缘分让它们重现人间。 南京市市民冯女士前不久在废品站偶然看到了一堆旧书,其中一些手稿一看就是年代久远的东西,她粗略的翻看了一下,发现里面涉及到一些医学知识。 冯女士虽然看不懂,但是一眼就看出这些书稿的主人不是寻常人,好奇心重的冯女士不想看着这些书稿蒙尘,花了60元从废品站老板那里统统买下。 随后,冯女士将这些书稿重要的部分拍了一些照片发到了网上,分享这件事情的同时也寻求网友们的帮助,看有没有大神能找出它们的主人。 没想到冯女士的一个无心之举,竟然引起了不小的关注,网络的力量是强大的,很快就有人确定了书稿主人的身份。 据公开资料显示,这位科学家的名字叫王锐,如果在世的话今年已经96岁了,她出生于战乱的年代,却不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她对吡喹酮的研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家,她的研究项目被列为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在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王锐主攻的方向是对血吸虫病的研究,当时我国的医疗水平十分薄弱,像极了如今的非洲大陆,很多贫苦人家饱受血吸虫病的侵害。 在那样艰苦的科研环境下,有很多像王锐一样默默付出的科学家在努力攻坚,他们或许没有留下轰轰烈烈的大成就,但是他们就像铸成丰碑的一块块砖头,他们的付出同样不可或缺。 当年为了清楚治理吸血虫病的阶段性胜利,毛主席还专门写下《送瘟神》发表在人民日报上。 如今,冯女士无偿将这些资料捐给了王锐家乡的档案馆,让这些笔记继续激励武进区的后辈。 对此有网友说:“感谢这位女士,更敬谢这位科学家!” 还有网友疑惑:“我想知道是谁把这些书卖了?为什么卖了?” 也有网友嘱托:“一定要保护好发挥这个女科学家最后的余光。” 我们不知道王锐的书稿为什么被当成废品丢弃,也无意指责她的家人或后代,只想感谢冯女士的发现,让这段历史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