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记不住是因为你没读懂。我现在读书的速度越来越慢了。如果发现一本书很有价值,我会反复的读一段话或某一个章节。因为真正有价值的书,有启发的书,你在看第一遍的时候,是看不太懂的,只是了解个大概。 我到很晚才明白这个道理的,就是读书是为了弄懂内容,而不是为了完成。但是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被完成一本书的成就感所诱惑,而不愿意在一本书上反复的花时间。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读了很多书,不仅没记住,甚至没读明白。 其实读书就是一个熟悉程度的事,你看的次数越多,对内容就越熟悉,理解也就越深刻。而当你真正理解了内容,自然也就记住了。这就好像你突然进入一片树林,要找到出去的路是很费劲的。而如果树林就在你家附近,你经常的走,那么不仅各种小路你都会熟悉。甚至对某些树的形态都了如指掌。这就是熟悉跟不熟悉的区别,用在读书上也是一样的。 我们读书就应该是以读懂为目标。当你彻底搞懂某一个知识,对你来说你的困惑就少了。这会产生一种确定减少感,就是你及时的把自己的困惑从大脑中消除掉了。但如果你不彻底弄明白内容,那么你读的书越多,困惑也就越多。不仅不会轻松,反而会让自己不断的增加压力。 所以读书不要着急记住,更不要以读了多少本书为光荣。而是读一本就把内容弄明白。理解比记忆重要的多。要我说,花同样的时间,看十本书,不如一本书看十遍。 当然,这里说的读书是读非虚构类的书籍。是基于现实层面,提升认知的。如果小说的话,看的就是感觉,如果你不是研究写作,就没必要花这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