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CT检查越来越普及,然而关于其辐射伤害和致癌风险的传言也甚嚣尘上。那么,做一次CT检查到底对身体有多大伤害?多少次会致癌呢?
01
CT可以检查出哪些疾病,有何风险?
CT(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是现代医学中用于诊断多种疾病的关键工具。
利用X射线、γ射线或超声波等,结合高灵敏度探测器,CT可以环绕人体某部位进行连续断面扫描,为医生提供详尽的内部影像。
常见的CT检查类型包括平扫CT和增强CT扫描。
其中平扫CT属于基础且无创的检查方式,不需要使用对比剂,适用于检测骨骼、肺部等。
增强CT需要注射对比剂,可以清晰显示血管、肝脏、肾脏等实质性器官的状况。
CT检查的应用范围极广,可以诊断包括脑梗死、脑出血、颈椎疾病、肺癌、肝脏疾病、肠道问题、前列腺疾病等多种疾病。
然而,CT检查的主要风险包括暴露于电离辐射以及对比剂引起的不良反应。
电离辐射虽然有助于成像,但因其潜在的危害,并不适合妊娠期女性。
此外,对比剂可能会引起皮疹、瘙痒等轻微症状,极少数情况下可能会导致严重反应,对有碘造影剂过敏史的患者,使用前必须严格评估并且告诉医生。
02
最新研究:做CT会致癌,非必要不做CT?
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中,CT已经成为诊断各种疾病不可或缺的工具。
然而,随着其使用频率的增加,关于CT检查的辐射风险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最近在《自然医学》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引起了公众的担忧,这项研究涉及超过94万名22岁以下的受试者,显示CT剂量累积与血液恶性肿瘤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研究结果表明,每增加100mGy的辐射剂量,全血液恶性肿瘤的风险增加96%。
即使是在较低剂量(10~15mGy)的情况下,患者患非霍奇金淋巴瘤和成熟B细胞肿瘤的风险也有所增加。
此外,数据还显示,每增加一次CT检查,血液恶性肿瘤的整体风险增加43%,其中淋巴恶性肿瘤增加42%,骨髓恶性肿瘤和急性白血病增加48%。
尽管这些数据看似令人担忧,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成人的风险可能较低。
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的报告指出,在辐射剂量低于100mSv的情况下,并没有观察到肿瘤发生率的升高。此外,专家指出,现代低剂量螺旋CT的辐射剂量已经降至0.61.5mSv,远低于自然界的年均辐射水平(2.43.0mSv)。
虽然低剂量CT减少了辐射风险,医生和患者仍然需要谨慎考虑CT检查的必要性。
对于某些特定人群,比如孕妇、婴幼儿、肾功能不全和甲状腺功能不全者,应该优先考虑其他无辐射的诊断方法,比如超声和MRI,以最大限度减少健康风险。
03
做好4点,帮助降低CT检查的辐射伤害
如果确实需要进行CT检查,做好下面这4点,可以帮助降低辐射对身体的影响:
1、摘除金属物品
在进行CT检查前,应该摘除所有金属物品,比如首饰、眼镜等。
这些物品可能会干扰成像质量,增加需要重复检查的可能,从而增加辐射暴露。
2、主动配合医生
在检查过程中,遵循医生的指示进行呼吸或保持特定姿势,可以提高成像的准确性,减少检查时间和重复扫描的需要。
3、按需检查
非紧急情况下,可以优先考虑其他无辐射的检查方法,比如超声检查或MRI,在医生认为必要时再进行CT检查。
4、检查完毕后可以多吃这几种食物
检查后,多喝水帮助身体排毒,多吃抗氧化食物,比如绿茶、新鲜蔬果(橘子、胡萝卜、西红柿、苹果等)也可以帮助减轻辐射的潜在负面效应。
CT检查虽然存在一定的辐射风险,但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是安全的。
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医疗检查,既不过度恐慌,也不盲目拒绝,健康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科学检查、及时治疗才是维护健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