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陈明仁请求离职回长沙,毛主席得知后下两道命令:待遇照旧 1949年7月底,古城长沙酷暑逼人,但政治空气更是骤然升温,因为接下来的湖南到底是战是和?一时间成为中外瞩目的焦点。 直到8月4日,一道石破天惊的消息突然爆出:国民党长沙绥靖公署主任、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潜和国民党军第1兵团司令官陈明仁,率部七万余人起义,长沙宣告和平解放。 要知道,陈明仁对蒋介石的忠诚,以及反共的决心,那可是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屈指可数,而他却最终弃暗投明,足以见得,中国人民解放军压倒优势的军事力量的推动以及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深刻号召有多强。 陈明仁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曾参加过东征、北伐和抗战,在战场上屡立战功,是一员响当当的猛将。 想当年北伐战争中,陈明仁初展军事天赋,得到蒋介石和白崇禧等高层赞赏。 1926年6月,国民革命军北伐至江西南昌一带,突遇孙传芳部反扑,而且重兵包围了位北伐军司令部。眼看形势危急,陈明仁率部轻装上阵,出其不意杀进包围圈,导致孙部阵脚大乱,并且一个团长被当了俘虏,于是,陈明仁便向蒋介石建议用被俘团长引路攻城,最终顺利攻入南昌。 然而陈明仁傲骨如鲠,曾经有黄埔同窗这样说:“他从来不把顶头上司放在眼里,当排长时看不起连长,当连长时看不起营长,当 营长时看不起团长,被人誉为“傲上将军”。 1941年,时任预备第二师师长的陈明仁正驻防昆明。有一天,蒋介石到此视察防务,他看见驻防士兵衣衫褴褛,军容不整,顿时怒火中烧大声呵斥:“破破烂烂成何体统,这是谁的部队?” 随即陈明仁被召唤,老蒋劈头盖脸就是一阵怒骂,按说被当时的最高统帅批评,属下忍忍也就过去了,但陈明仁倔脾气上来了,竟然当场顶撞:“这军装是政府发的,士兵洗一次就破了,能怪我吗?” 可想而知,心胸狭窄的老蒋表面没有说什么,但他还是将陈明仁调到第七十一军当了副军长,明升暗降。 然而,接下来陈明仁的行动让老蒋又刮目相看。 1944年,陈明仁随中国远征军参加滇西对日军反攻作战,率部渡过怒江,攻克了号称坚不可摧的松山要塞,由此一战成名。 很快,中国远征军又重兵进攻了日军盘踞的回龙山,但一连激战几天都没能攻克。当时卫立煌心急如焚就命令陈明仁指挥作战。 哪知陈明仁接到指示后对战事极有信心,并且信誓旦旦称:“我的部队明天到达,后天接防,大后天可拿下回龙山。” 果不其然,陈明仁说到做到,在他出色指挥下,三天之内顺利拿下了日军阵地。 可以说陈明仁是国民党阵营当中不可多得的一名战将,猛将。 鲜为人知的是,周总理当年还向陈明仁举枪致过敬。 那是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期间,时任二师四团三连连长的陈明仁参加攻打惠州,由于城墙坚固难以攻破,导致东征军亡惨重。 就在这关键时刻,陈明仁被誉为“敢死队队长”,只见他自捆绑手榴弹于腰间,插青天白日旗于后背,提枪登上云梯。 当时恰好蒋介石举望远镜观察,看到陈明仁冒着弹雨,身影矫健,动作麻利,不顾自身安危攀爬云梯,心头大喜。 后来东征军召开的庆功大会上,蒋介石亲发口令,命令吹三番号向陈明仁致敬,并举枪呼口号:“向陈明仁看齐!” 彼时,周总理也在场,于是也举枪呼高口号。 1948年10月,陈明仁到武汉担任了国民党将领白崇禧的副手,就任华中“剿总”副总司令兼武汉警备司令。在此期间,他与国民党长沙绥靖公署主任程潜接触密切,随之有了和平起义的想法。 湖南起义后,解放军随即进入长沙,陈明仁被任命为湖南省临时政府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司令员。 新中国成立前夕,陈明仁到北京出席新政协会议,还见到了毛主席、朱德和周总理等人,而且毛主席还设家宴欢迎了这位湖南老乡。 1969年,已经66岁的陈明仁自觉身体方面欠缺,决定辞职回长沙养老,毛主席得知后下立即两道命令:一是给陈明仁安排一套住房,配备警卫员、司机和汽车,待遇照旧。二是中央文件及时送给陈明仁看,重要会议依旧邀请他参加。 毛主席的这两个命令,无不彰显对陈明仁的重视和敬重。 1974年5月21日,陈明仁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71岁。 毛主席曾经评陈明仁:“我看林彪打仗就不如你!” 而蒋介石也曾赞誉陈明仁:黄埔一期的一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