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今年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是老年人的节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首先祝福天下的老人们,身体健康,平安幸福。
众所周知,重阳节气后,气候逐渐转凉,阳气由升浮逐渐趋于沉降,生理功能趋于平静,阳气逐渐衰退,是易发病的时令。
所以重阳节尤其要注意养生,以保持身体健康,因此要注意下面几点。
1、 重阳不宜乱进补,乱贴秋膘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重阳节是进补的最佳时期,有利于赶走秋燥、调养身体。但进补要量体裁衣,针对个体状况,辨证施治, 不宜胡吃海喝,切记大油大肉、暴饮暴食,造成“秋膘”疯涨。
食补适合大多数人,以达到改善体质、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建议循序渐进,从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开始,选用“ 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如: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银耳、百合等等。
如果患有一些疾病和慢性病,最好通过药物进补。如果身体尚可,可用一般的补药“平补”;如果身体亏虚较重,可用贵重的药品“滋补”,具体怎么补,建议咨询中医。
2、 合理食用重阳糕
重阳节是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民间有登高和吃重阳糕的风俗。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它是 高脂肪、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不能空腹食用,以免促使胃酸分泌过多,引起泛酸,甚至烧心等情况。尤其是有胃病的老年人,特别要注意,以免诱使发病。建议有高脂血症、冠心病的老年人选择不含猪油的重阳糕;胃肠功能不好的人可以自己制作一些经过发酵的重阳糕;胰腺炎的老年人可以选择清淡的、脂肪含量少的重阳糕;有糖尿病的老人可以选择不加糖的椒盐品种的重阳糕等等。
3、 保护肠胃,饮食清淡
重阳节特别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鼻炎等,对于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更是如此。可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润燥,比如 熬银耳莲子汤、冰糖雪梨汤、吃点藕粉等等,饮食 以清淡、温热为主,尽量 少吃过于生冷、油腻、甘甜、辛辣的食物,以免造成肠胃消化不良,发生各种消化道疾患。 建议多吃粗粮和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建议多喝水、淡茶、豆浆、牛奶等,多吃如番薯、玉米、青菜、柿子、蜂蜜、黑木耳、银耳、百合、香蕉、橄榄、葡萄、梨、核桃、芝麻、红枣等当季食物。
4、 及时添加衣物,注意保暖
霜降一过,冬天即将来临,秋冬过渡时节,日常气温变化很大,大家注意及时添加衣物,注意保暖。 不仅是出门在外要注意防寒保暖,在家也要随时预防感冒着凉。建议早晚用冷水洗脸以加强身体的抗寒能力;中午有太阳的时候到户外晒晒,作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5、 早睡早起,适当午休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 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适当早起,可减少或缩短血栓形成的机会,对预防脑血栓发病有一定意义。
适当午休能让大脑和全身各系统都好好休息,使心血管系统舒缓,并使人体紧张度降低,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保持心理平衡,预防心肌梗塞。中午有条件最好午休15~30分钟。
6、 减少洗澡次数
冬天来了,因为气温没有那么高,身体流汗也没有那么多了,所以,建议减少洗澡次数,一般一周二到三次即可。众所周知,洗澡过多,会把身体表面上的油脂清除掉,从而破坏皮肤的油水平衡。
7、 天天洗脚,胜过吃药
脚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称,脚离人体的心脏最远,负担最重。《医学典籍》足疗篇记载“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早在几千年前,中医就很重视对双足的锻炼和保养,并运用泡脚按摩来防病治病。一般来说 泡脚的水温以40。C为宜,时间以15~30分钟,全身有热感,微微汗出即可。时间太长的话,容易增加心脏负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应格外注意,如果有胸闷、头晕的感觉,应停止泡脚,马上躺在床上休息。
泡脚时按摩涌泉穴及按压太冲穴,还有助于降低血压。
8、 适量食用当季水果
这个时候天气转凉,吃太多瓜果容易损胃阳。建议老年人要结合自己的体质来选食水果,寒凉类水果如:柑橘、香蕉、梨、柿子、西瓜等;温热类水果如:大枣、桃、杏、龙眼、荔枝、葡萄、樱桃、石榴、菠萝等;甘平类水果如梅、李、山楂、苹果等。体质虚弱、面色苍白、体寒怕冷的人,建议食用温热性的水果,少摄入秋季寒凉的瓜果。
9、 合理运动,调养肺气
坚持适宜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调养肺气,提高肺脏功能,还有利于增强身体各器官的免疫功能,抵御外界寒冷。老年人在晨练的时候,要多穿一些衣服, 避免剧烈运动,尽量不要出汗,以免阳气耗损。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如散步、慢跑、打太极等等。
重阳糕
原料::糯米粉、大米粉、白糖、核桃、桂花、水、橄榄油
做法:
1、大米粉、糯米粉、糖加适量水,搅拌均匀,以不沾手为宜;
2、核桃和桂花用水清洗干净,加入拌好的粉里;
3、大碗或者(长方形的模具)里面抹少量橄榄油,倒入拌好的粉,放在开水锅里大火蒸20分钟左右,关火,等稍凉后,倒出切片即可。(不吃甜的,可以用盐或者不加糖)
仅专注于营养健康知识分享,请根据自身状况灵活调整饮食,勿轻易放弃医嘱和必要的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