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在我们的日常交往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些人如同太阳一样,和他们相处,身边的人

在我们的日常交往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

有些人如同太阳一样,和他们相处,身边的人也被感染得积极向上。有些人却像阴雨天,靠近一点就会让人觉得浑身不舒服。

这是由于心态不同导致的,每个人的外在状态,其实都是内心状态的辐射。

内心阳光的人,外表也开朗可爱。内心阴暗的人,就算再打扮,也会带给人一种阴沉的感觉。

心理学家查尔斯·库利有一个理论名为“镜中自我”(Looking-Glass Self)。

库利认为,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对自我的认知。

而人对自我的认知,则在与周围人的社交互动中产生。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

如果经常和内心阴暗的人交往,久而久之,自己的心态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要远离那些阴暗的人。

那么,我们如何识别呢?心理学家指出,内心阴暗的人,往往爱说这3句话,千万不要深交。

爱说丧气话

不知大家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总是把“做不到的”、“肯定不行”类似的话挂在嘴边。

这种人,不仅否定自己,还常常否定他人。

我的大学室友小A,就是这样一个人。曾有一次,我问她:“小A,你要和我一起组队参加这个比赛吗?可以加综测的。”

小A支支吾吾道,“啊这个我肯定不行的,我看这个比赛竞争好激烈,你也别参加了吧,参加了也只是炮灰。”

而另一位室友小B却兴奋地说,“什么比赛?我和你一起组队参加吧。就算拿不了奖,也重在体验嘛。”

其实,每个人认识到的世界,都是自己内心的投射。

一个总爱说丧气话的人,他的内心必然是自卑灰暗的。无论什么样的事情,都只能看到悲观的那一面。

有一个经常被用来祝福人的成语,叫“心想事成”。

这个成语其实还隐藏着一层意思,就是先要心里想着,才有可能“事成”。如果足够想,并且付出行动,就一定能“事成”。

然而,总爱说丧气话的人,他们连想都不愿意想,这样怎么能成事呢?

更可怕的是,这种丧气的情绪,会感染到周围的人。

试想,如果总是有人在旁边否定你,总在耳边说“你做不到”这样的丧气话。

久而久之,就连自己也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真的不可以?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千万要离爱说丧气话的人远一些,多多和那些总是乐观向上的人交往。

这样,我们才会越来越自信,内心也越来越坚定。

爱说挖苦讽刺的话

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爱讽刺挖苦别人的人。

在普通聊天中,他们总是以损别人为乐,总喜欢拿别人的弱点说事。伤害了别人而不自知,反而觉得对方开不起玩笑。

在学生时代,我们班有一个微胖的女孩B。同学C每次看到B就会故作惊讶的说,“几天没见到你,怎么感觉你又胖了?”

尽管B已经多次严肃地表明,她不喜欢C这样说话,这会伤害到她。

但C每次都会说,“我性子比较直,就爱说实话。”

爱挖苦讽刺的人,听到别人的不幸遭遇,只会说“活该,谁让TA那样做”,丝毫没有同理心。

如果听到了别人值得开心的事,他们也只会嘲讽对方,怀疑是通过不正当手段得来的。

和这种人长久相处,对方既不会同情你,也不会认可你,只会一味地通过挖苦讽刺的方式打压你。

经常嘲讽挖苦别人,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控制和虐待,这就是著名的“煤气灯效应”(gaslighting或gaslight effect)。

比如,对方总喜欢以开玩笑的方式攻击你的弱点,你感受到了恶意并且要求对方停止这种行为,对方则会直接否认自己的恶意,反而责备你过于敏感。

如果长期和这样的人相处,就会逐渐自我怀疑、丧失自尊。更严重的情况是,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认知是否正确。

另外,有研究表明,讽刺挖苦,常常与强烈的自恋相关。

也就是说,越喜欢嘲讽别人,就越自恋。

这意味着,爱挖苦讽刺的人,从来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只会觉得都是别人的错。

这样的人,没有办法正常交往,更别说做朋友了。

爱说偏激的话

前面两种,只是对心理层面上的影响。而爱说偏激话的人,极有可能在冲动时威胁到周围人的人身安全。

爱说偏激话的人,他们的内心十分容易冲动,容易走极端。

这类人眼中的世界是非黑即白的,缺乏包容性,而且非常固执己见。

尽管别人好言相劝,偏激的人非但不会领情,而是怀疑对方别有用心,真是无理也要搅三分。

碰到这种人,尽量不要试图去争一个对错。因为在他们的世界中,只有和自己相同的才是正确的,和自己不同的就全都是错误的。

这类人,往往性格冲动易怒。

由于他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并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所以很容易受到别人的诱导。

特别是情绪上头之后,做事完全不顾任何后果,往往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轻则自残,重则殴打、甚至刺伤别人。

和这类人交往,就好像在一片埋着地雷的地上走路,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踩中地雷炸伤自己。

毫不夸张的说,和性格偏激的人交往,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如果不得不要和这样的人打交道,那就尽量顺着对方的话来交流。

古语云“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更何况是一个性格偏激的小人呢?

内心阴暗的人,就像一块密封的铁盒子,常年照不进阳光。他们大多都非常的自我,对别人丝毫没有包容与同情。

和这种人交往,就像在开潘多拉的盒子一样,只能看到人性中的恶,看不到一丝希望。

成年人的三观基本上已经定型,很难去改变。我们能做的,只是尽可能离内心阴暗的人远一些,避免误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