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单位里,你每天都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领导、同事、下属,还有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关系户",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
在这张网里,有人,也有鬼。
你若不会观察,很容易就被卷入其中,搅进是非漩涡。那么,如何在这个复杂的环境里,快速看透一个人?
其实不难,只要留心观察四个地方,就能一眼识人,辨别真伪。
第一个地方,就是看他说话的方式。
俗话说"听言观色",一个人说话的语气、措辞和神态,往往能泄露他的真实想法。
那些心怀鬼胎的人,说话总是遮遮掩掩,言不由衷;而心底坦荡的人,说话就直来直去,掏心掏肺。
从一个人的话语中,你就能判断他对你是真心还是假意。
第二个地方,就是看他待人的态度。
对上对下,他是不是一个嘴脸?
对你对他,态度是否一致?
在单位里,那些善于伪装的"小人",总是对领导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对下属和同事却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这样的人,心胸必然狭隘,心机必然很深。与之相反,那些胸怀坦荡的人,无论对上对下,都能一视同仁,平等相待。
这样的人,才是值得交往。
第三个地方,就是看他做事的风格。
是严谨务实,还是虎头蛇尾?是兢兢业业,还是敷衍了事?
人品的高下,在做事中最容易暴露。那些言而无信、半途而废的人,往往也是心术不正、见风使舵的人。
而那些一诺千金、说到做到的人,必然也是光明磊落、襟怀坦白的人。从一个人的做事风格中,你就能看出他的人格特质。
第四个地方,就是看他临事的态度。
关键时刻,是挺身而出,还是袖手旁观?危急关头,是舍己为人,还是落井下石?
在单位里,难免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和突发的事件。这时候,一个人的本性就会暴露无遗。
那些临阵脱逃、落荒而逃的,必定是无能狭隘之辈;那些挺身而出、勇于担当的,必定是品格高尚之士。在关键时刻观察一个人,最能看清他的庐山真面目。当然,人心隔肚皮,没有谁能真正看透一个人。但通过这四个维度的观察,至少可以大致判断一个人的品性。
毕竟,口说无凭,只有行动才能证明一切。
为何观人?
在单位人际环境中,看清了身边的人,才能避免被骗被害,才能建立起真诚可靠的关系网。
这不仅关乎你的切身利益,也关乎你的长远发展。
或许有人觉得,太过观察别人,是一种多疑和猜忌。
但在这个人心叵测的社会里,一点"疑人之心"其实并不为过。
毕竟,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与其轻易付出真心,被人欺骗,不如多一点警惕,以防被人算计。
但并非说要对所有人都持怀疑态度。
那样反而会让自己陷入被害妄想的境地。
观人,是为了更好地处世。大染缸里,你很难独善其身。
只有看清了周围的人,才能更好地调整自己的位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看人观人的前提,是先要观己。
只有不断反省自身,提高自己的品行和修养,才能在观察别人时,有一个客观公正的标准。
否则,也难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对他人妄加揣测。
如"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意思是说,看一个人要看他的动机,观察他的行为,考察他的结果,这样还会看不透吗?
这其实就是一种观人之术。
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但从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中,我们至少可以窥见他的品性和人格。
那些心怀叵测的人,往往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马脚;而那些心底澄明的人,往往会在点点滴滴中展现出光辉。观人,就是要抓住这些蛛丝马迹,拼凑出一个人的真实面目。
我们每个人都在扮演自己的角色。有的人戴着面具,竭力伪装;有的人本色出演,坦然自若。观人,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表象看实质。
只有看清了身边的人,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位置,塑造自己的形象。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也不要被内心的偏见所左右。要用理性的目光,去审视每一个人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