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那些茶和汤不能多喝;老人想要补身体的话,又该怎么做呢?
喝错茶的问题
现在大家都喜欢讲究“药补不如食补”,觉得喝点养生茶、煲点滋补汤对身体大有好处。可有时候,喝茶和喝汤不分场合、不看体质,反而会不好。
尤其是市面上流行的各种“养生茶”,听说能排毒、减肥、降火气,于是喝得不亦乐乎。可是,您可能没意识到,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这些茶。特别是一些所谓的“寒性药材”泡的养生茶,对于体质偏寒或者脾胃虚弱的老人来说,不但不能养生,反而会伤身。
简单来说,寒性药材顾名思义,它们有凉性、寒性的特点。对于那些身体偏虚、怕冷、容易肚子胀痛的老人来说,喝这些茶会让脾胃受不了。长期喝下来,脾胃的运化功能减弱,肠胃的消化吸收能力下降,结果就是容易出现胃胀、腹泻、食欲不振。
所以要注意,喝茶养生也得看体质!如果平时手脚冰凉、容易感冒、胃口不好,那就得避免喝寒性的茶,如凉茶、绿茶、薄荷茶。这类茶性凉,适合热性体质的人。
反之,像红茶、姜茶这种性温的茶,才适合体质较虚寒的人。喝对了茶,才能真正起到养生的效果。
喝错汤的后果:滋补不当反而伤关节
骨头汤是很多人心目中的“补钙”神器,特别是老年人,觉得喝它能强健骨骼。可实际上,骨头汤里的钙含量并不高,倒是嘌呤含量很高。对于有痛风或者关节炎倾向的老人来说,喝太多骨头汤反而可能引发关节疼痛、红肿,甚至加重痛风。
再说药膳汤,很多人认为只要加点“补药”进去,煲得越久越好,其实这是个误区。药膳讲究的是“对症”,如果不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乱补,反而会适得其反。就像一些滋补的药膳汤,里面可能含有的成分对某些人群并不友好。
而想要滋补,其实可以 选择一些清淡的蔬菜汤、菌菇汤,才真正有营养。
老人想补身体,该怎么做?
要明确自己的体质。一般来说,老人可以分为寒性体质、热性体质和中性体质。寒性体质的人往往手脚冰凉、怕冷;而热性体质的老人往往容易口干舌燥、上火、出汗多,适合喝凉性茶,如绿茶、菊花茶。
如是中性体质的话,就可以喝一些平和的茶,如乌龙茶、花茶。
当然汤也是根据体质来选择,可不能听说别人喝什么好就大量去喝,这样反而让身体更容易出问题。
饮食一定要适度,不能过度追求“补”。有时候,老人身体的不适,正是因为“补”得过多、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