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过了70岁要少散步,多做8件事,许多老年人不重视。
众所周知,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长期坚持运动的人,能够健康又长寿,但是很多人在运动的时候往往容易走极端,要不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运动,也就是想起来才运动一下,这样导致的最直接后果是,由于不是持之以恒的运动,导致运动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有损身体健康;还有一些人,运动的时候则是过度运动,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身体在走下坡路,器官的衰老,让老年人的运动能力下降,所以运动并不是越多越好。
比如年龄大了,是不能进行打篮球、踢足球这些运动的,由于这些运动过于剧烈,很容易损伤身体,特别是到了70岁,基本老年人选择的运动都是散步,但是散步是越多越好吗?当然不是,年龄大了,老年人的膝关节退行性变,且骨质疏松,所以如果过度散步,反而容易损伤身体的健康。
作为医生,要提醒大家的是,过了70岁,大家一定要牢记,即便是散步,也要做到适可而止,千万不要过度,不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膝盖就容易受伤。
问题来了,什么是适度散步呢?
对于7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日的步数最好控制在8000步以内,如果步数过多,不仅收获不到更多的好处,反而会损伤健康。
《柳叶刀·公共卫生》上刊登了一项研究,该研究纳入了47471人(平均年龄为65岁)的数据进行分析,意在评估了队列人群每日步数与全因死亡率的关系。
最终发现:随着步数的增加,人群全因死亡率逐渐下降并稳定。而对于60岁及以上的成年人,每天最适合步数为6000-8000步,超出这个阈值,也不会带来额外的好处。
其实,能让老年人更健康长寿的,并不仅仅是保持合适的步数,而是多做以下8件事,遗憾的是,很多老年人并不重视。
第一,过了70岁,多保持愉悦的情绪
到了70岁,良好的情绪更有利于身体健康,因为良好的情绪能够提高免疫力,良好的情绪能让内分泌更加稳定,如果情绪不佳,特别是饱受焦虑和抑郁的困扰,那么时间长了,疾病很容易找上。
大家要牢记,一个人真正的健康并不是仅仅指身体上的健康,而且包括心理上的健康,病由心生,通俗点说,一个人若是心理不健康,那么肉体上很容易出现疾病。
第二,过了70岁,多晒晒太阳
到了70岁,老年人往往会罹患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这个时候,晒太阳就显得至关重要,原因是晒太阳有利于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维生素D可坚固骨骼,主要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骨质疏松症起到预防作用。
第三,过了70岁,多做做养生操
对于老年人来说,养生操是很不错的选择,这是一种可以充分锻炼四肢,放松身体的运动方式,养生操并不会对膝盖造成损伤,而且养生操的强度并不大,所以老年人是可以多选择的。
第四,过了70岁,多去听听医学科普讲座
对于老年人来说,要做的并不是去听伪科普,所谓的伪科普,就是一些骗子为了让人购买自己的产品,而进行一些虚假的科普宣传。
老年人要做的就是多去听听真正的医学科普讲座,和专业的医生面对面,从而获得更权威的知识,从而更有效地预防疾病。
第五,过了70岁,多学习
年龄大了,很多人的观点是,根本不需要再学习了,每天什么都不想才是最好的,但问题是,每天什么都不想,导致的后果就是大脑始终得不到锻炼,时间长了,大脑就会变得格外笨拙,老年痴呆也容易找上。
即便年龄大了,也要注意多学习,只要多学习,才能让大脑始终保持一个活跃的状态,才不至于让大脑萎缩的过于严重,才有利于预防老年痴呆。
第六,过了70岁,多平衡膳食
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营养均衡也称为平衡膳食。指南按照不同年龄,儿童、孕妇、老年人等不同人群身体活动和能量的需要设置膳食,推荐食物种类、数量和比例,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能量水平的营养和健康的需要。
按照指南的要求,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和豆类食物,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合理搭配;保证每天摄入不少于300g的新鲜蔬菜;每天摄入谷类食物200—300g;鱼、禽、蛋类和瘦肉摄入要适量,平均每天120—200g;每天摄入相当于300mL以上液态奶等。
只要保持平衡的膳食,才能获得更充足的营养,才能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
第七,过了70岁,多早睡早起
对于老年人来说,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至关重要,因为只有这样的作息习惯,才能更好地提高睡眠质量,才能提高免疫力,远离疾病。
第八,过了70岁,多梳梳头泡泡脚
对于老年人来说,勤梳头,勤泡脚对健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多梳头,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多泡脚可以促进脚部的血液循环,脚部被称为人体的第二个心脏,所以多泡脚是很有利于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