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年纪,静养好还是运动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方式成为中老年人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中医传统理论中,静养和运动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两种方式。
所谓“静养”,是指通过冥想、静坐、闭目养神等方式来培养精神和调节内心的平静。
这种方式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平衡情绪,从而达到精神上的安宁与养生。
相对应地,“运动”则是通过身体活动来加强肌肉、骨骼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使人体保持活力与健康。
尽管年龄增大可能会使一些活动变得困难,但适当调整运动强度和类型,可以在不过度劳累的情况下,享受运动带来的好处:
1、提高心肺功能
根据《柳叶刀》的研究,规律的体育活动可以显著提高心肺功能,并且减少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
挥拍类运动,比如网球或羽毛球不仅可以增强心肺能力,还能显著提高整体的生命质量。
2、抗癌
《BMJ》上的一项研究指出,每周达到3000到4000个METs-min的运动量,能够降低乳腺癌和结肠癌的发病风险大约20%至25%。
这说明,适度的运动不仅能够提升身体机能,还具有抗癌效果。
3、保持大脑灵活
《神经病学》杂志的研究显示,适量的体力活动能够增加大脑体积,有助于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
02
运动虽好,但过度锻炼不可取!
尽管运动对健康有诸多益处,但它并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万能钥匙。
科学的运动方式应该保持适度,不是越激烈越好,也不是持续时间越长越好。
事实上,不当的运动方式不仅无益,甚至可能有害健康。
2021年《梅奥诊所学报》发表的一项研究追踪了8697名成年人超过20年的运动习惯与健康状况,发现运动与健康的关系呈U形曲线。
具体来说,每周进行2.6到4.5小时的运动,即每天大约30分钟能够显著降低死亡风险,比那些不运动的人低大约40%。
然而,每周运动时间超过10小时的人,他们的死亡风险反而会上升,同时幸福感也有所减少。
这一发现表明,适度运动对健康最有益,超过一定强度或时间的运动不仅不能带来更多健康益处,反而可能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
研究者解释,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会使身体长期处于过于紧张的状态,可能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减弱,恢复能力变慢,更容易感染疾病。
03
上了年纪,宁可躺着,也别做这3种运动
虽然适量的运动对中老年人的健康大有裨益,但并不是所有运动都适合这个年龄段,特别是下面3种运动,中老年人应该尽量避免:
1、仰卧起坐
这项运动主要锻炼腰部肌肉,对于大多数60岁以上老年人来说,可能存在腰椎问题,比如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或骨刺等。
频繁进行仰卧起坐不仅可能会引起肌肉损伤,还可能导致腰背部疼痛,甚至腰椎变形或腰椎间盘退化。
此外,这是一种高强度运动,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来说,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比如心肌梗塞、脑出血或心律失常。
2、下蹲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膝盖关节可能已经出现磨损,比如骨关节炎。
下蹲时膝关节需要承受较大压力,这可能会加重已有的关节症状,甚至损伤膝盖中的半月板。
3、拍打、拉筋
拍打和拉筋虽然可以暂时加速血液循环,缓解软骨损伤和慢性疼痛,但这需要专业的操作来确保安全。
错误的拍打方法可能会对皮肤造成损伤,比如引起血点或皮肤破损。
无论是享受静态的宁静,还是进行适度的身体锻炼,只要是为了身心的愉悦和健康,那么它就是最好的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