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宗乘之庙-小布达拉宫
Tips:
[一R]普陀宗乘之庙,始建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三月,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八月竣工。这座庙宇是乾隆为了乾隆三十六年母亲崇庆皇太后八十寿辰而建,乾隆在庙中立御制碑《普陀宗乘之庙碑》纪念。
[二R]这座庙宇是仿照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而建,因而又俗称“小布达拉宫”,“普陀宗乘”(借译)和“布达拉”(音译)语出同源,意为“观音圣地”。
[三R]庙依山建造,坐北朝南:
山门内是碑阁,北是五塔门,高十余米,有拱门三个,上建红、黄、黑、白、绿五座喇嘛塔。
门北是琉璃牌坊。牌坊北地形渐高,各式白台、塔台建筑因地形而散置,高低有别。
最后为雄伟高大的主体建筑大红台。
大红台的正面,下面是高达十八米的大白台,其上耸立着高达二十五米的大红台。红台内四周为三层群楼,中央是重檐攒尖鎏金铜瓦项的“万法归一”殿。
[四R]普陀宗乘之庙见证了土尔扈特部回归等重大事件,是“康乾盛世”时中华民族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体现。
[五R]普陀宗乘之庙御制碑刻充分体现了清王朝鼎盛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水平,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宗教和科学价值。
[六R]普陀宗乘之庙是承德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庙宇,为清政府举行重大宗教仪式和进行政治活动的场所。普陀宗乘之庙是清王朝鼎盛时期的建筑代表作,是汉藏建筑融合再创造的成功范例,包含了极为丰富的历史、艺术、科学和社会价值。